彌陀鄉蔦松文化展示館介紹 10/19我們參加彌陀鄉虱目魚節,搭上文化列車去參觀蔦松文化展示館,它是由彌陀鄉公所將農會的一間倉庫改設而成的。 彌陀國中蘇主任為我們介紹蔦松文化展示館的收藏 
漯底山是彌陀鄉地形的一大特色,也是本鄉的自然地標,泥岩地形裡細膩交錯的光禿山丘中,蘊藏著彌陀鄉珍貴的文化寶庫,也是彌陀傲人的自然生態。 彌羅港文史協會蔡志華理事長與我們合影 
經過中央研究院考古學者們鑑定,彌陀的「蔦松文化」遺跡,估計為一千四百年至二千年前平埔族之古文化遺跡,即在漯底山下的平台被發掘的。 蔦松文化館內展示的彌陀鄉先民生活的古農具   展示館內的蔦松文化遺址沉積層掛圖 
終於,漯底山的神秘面紗隨著「蔦松文化層」的發掘,得以讓外界窺探其真實面貌,亦為珍貴的鄉土文化教材。歷年來出土的文物幾乎都是在貝塚裡面,顯示居住點離海較近;在一些陪葬品裡,部分文物已很接近台南一帶的平埔族(西拉雅)的所有物。 展示館內的先民使用的雨衣-簑衣 
出土陶器中以灰砂紅褐色的素描陶為主,也有少數的黑陶,而在燒製的技術方面,已經十分進步,燒製火候很高,表面會抹光或施加紅色的陶衣,可是外表設計相當素雅,紋飾不多。其他陶器還有陶環、陶紡輪、陶網墜,和某種鳥頭狀的陶製品,非常可愛。 展示館內展示的古銅幣 
展示館還有各式早期民眾生活所使用的器具,我們聽著彌陀國中輔導室蘇主任的介紹,更進一步了解彌陀鄉。有機會的話,您一定要來看看哦! 蔦松文化館展示的文化古物 
館內的蔦松文化遺址沉積層掛圖 
館內蔦松文化介紹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