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的鐘鼓樓與一般宮廟的擺設不同。 一般是取暮鼓晨鐘之意,將鐘擺在右方,鼓則擺在左方,而天后宮則是左鐘 (龍) ,右鼓(虎) 。 以前凡是有進香團或貴賓入廟,就會鐘鼓齊鳴,以示敬迎的意思,而現在則全部改為電動敲擊了,真是讓人惋惜。
旗後為打狗之發祥地,其中「高雄市第一媽祖廟」--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祠廟」類中唯一列入文化資產保護的廟宇,堪稱是高雄市媽祖廟的「廟祖」。據估計,遍布於台灣各地的媽祖廟將近六百座,而旗後天后宮是南台灣最盛名的媽祖廟之一。 根據歷史記載,西元一六七三年(明朝永曆二十七年,也就是清康熙十二年),福建地區的漁民徐阿華於海上捕魚時遇颱風,漁船隨波漂而擱淺於旗後,徐阿華觀察旗後依山傍海,發現旗津這沙汕之島是漁獲量豐富的好地方,對靠海而生的討海人而言,實在是不錯的棲息之地,於是回鄉後乃說服同鄉漁民洪應、王光好、蔡月、李奇、白圭、潘踄等六姓同行,一起赴旗後開拓新天地,又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台,搭草寮奉祀,稱「媽祖宮」,就是旗津天后宮的前身,到今天已經有325年了,成為現今高雄市最古老廟宇。 後來,在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有位洋商叫張怡記,號召鄉親重新建廟,到民國十五年又再一次大修,民國三十七年,地方人士蔡文賓等信眾籌款重建,而成為今日所見之規模與建築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