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台語唸成『早坑』,意指乾旱缺水的溪床地,18世紀時礁溪鄉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開墾前,是噶瑪蘭人(KAVALAN)的聚落,到了1773年福建漳州林元昱兄弟率進入淇武蘭港邊高地進行開墾,並與平埔族為鄰,1796年吳沙率眾從頭城南下開墾,在1798年後陸續完成礁溪湯圍(德陽村)、白石圍(白雲、玉石村)、三圍(三民村)、四圍(吳沙村)的開發與開墾,1812年宜蘭納畫入清朝版圖並設噶瑪蘭廳,礁溪鄉地區為礁溪庄、隸屬淇武蘭堡;1895年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調整行政區域,將淇武蘭堡改稱四圍堡,1920年將四圍堡改為礁溪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隔年,將礁溪庄改為礁溪鄉,1950年宜蘭縣設縣並將礁溪鄉列入範圍至今。 是台灣著名的溫泉鄉,它的溫泉區曾是宜蘭最繁華的區域,如今仍是觀光客喜愛的住宿休閒點。礁溪在開蘭的過程中是運補的中繼站,當時人們見到此處河域溪石暴露,終年呈乾涸至狀,故以閩南語發音為礁溪,另外,人們又發現此地有溫泉湧出,所以溫泉區便稱為「湯仔城」,即「湯圍」。後來日據時代,日人發現此地溫泉水質良好,於是洗湯藝妓、日本料理便進駐此地,逐漸形成「溫泉文化」,但是礁溪真正的繁華卻是在民國60、70年代,由於美軍、日本商社人員和觀光客的湧入,使當時的旅館結合了餐飲和色情,成為國際知名的溫泉鄉。現在的礁溪積極結合休閒旅遊、農漁產業,希望能再造觀光事業的新高峰;值得一提的是端午節在二龍村的「扒龍船」,是台灣最具特色和趣味的龍舟比賽,二龍村的賽龍舟並非為了紀念屈原,而是延續平埔族噶瑪蘭人超渡亡魂的競浪儀式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