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截流站 在民國79年後,高雄市政府開始全力建造污水下水道,因為污水下水道需要深埋在地下,工程浩大加上經費昂貴,在短期內沒有辦法大量埋設,但是解決污水所產生的公害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而設置截流站就可以馬上達到環境整潔的目標。
於是市政府採治標、治本一起進行的方式,在治平橋、九如橋、鼓山運河、力行路、興隆溝、二號運河、七賢路、六合路、民生路、新樂街、大義路等,十一處的雨水下水道出口設置防潮閘門截流設施,配合污水幹管與中洲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將污水阻擋在閘門前,經由污水幹管輸送到中洲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在海洋放流。 經過設置截流站的方式,只要污水不要再流進愛河,藉著河流本身的自淨功能,愛河的水質會愈來愈好。八年來總共投入了六十多億的經費,但是家庭接管率到了民國89年年底時,卻只有達到6.5%,顯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BY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