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以前,今天的台中一帶多尚為荒蕪之地、雜草橫生,人口、聚落數量也遠不及當時的彰化,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七年),民政局長水野遵進行地方巡視,見到尚未開發的台中,之後,這裡便被作為日本政府現代都市整體規劃的區域,和較早形成聚落、缺乏規劃的彰化比起,其市街道路以相當井然有序的直交方式排列,縱橫的道路、街町區分分明,這便是市區計畫的基本原則。 除了解決日本移民的住宅問題,在新富通(今三民路)及大正橋通(今民權路)等地區漸漸開始設置商店街,後來陸續有郵局、台灣銀行支店、台中醫院以及公學校、小學校的設立,都市的機能逐漸充實。大正四年,設立台中一中,而在大正八年,台中小學校的校舍遷至現今的位置,為當時的明治町,這所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大同國小,同年,台中高等女學校設立,為我們學校台中女中的前身。 當時規劃出的主要道路有:大正町通-自由路、櫻橋町通-中正路、新富通-三民路、大正橋通-民權路,隨著日本有計畫的發展交通、政治、商業,台中市在數十年來從一片荒蕪漸漸的繁榮而成為了中部的重心都市,直到現在也是如此,這中間一切的興衰變化真是讓人感到滄海桑田呀,我想,我們現在除了能體會這些變化以外,也許,能夠再更進一步的,對這個過程進行反思,並且能夠為未來做許多更有遠見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