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興公園石碑及榕樹背後的石頭,就是台灣軍司令本間雅晴中將題字石
臺南市東興公園,裡面有顆大石頭,背後刻著「台灣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本間雅晴」字樣。這位是大東亞戰爭初期,台灣最高軍事將領。
經網友赤崁漫步追蹤考證,解讀出石頭正面草書,應該是「薰風や千里北馬の嘶」,關於這草書的考證,與本間雅晴的紹介,非常精彩,我就不摘錄精彩原作了,請各位網友自行連過去看。
原本2008年9月間,這顆石頭被不識相的台南市政府主管公園單位,旁邊放了告示牌:「台端未經本府許可於公園範圍內設置石碑,請於九十七年十月七日前自行搬遷,逾期未搬遷或取回者,由本府逕行移除且不負賠償責任。」。後來經網友赤崁漫步向台南市政府反應,台南市政府已收回此告示牌,並稱會對這顆石頭的保存會慎重研究處理。

本間雅晴中將題字石正面

本間雅晴中將題字石背面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白清帝國佔領末期就是軍營,日本在1896年依國際法取得台灣後,將之改成「步兵第二聯隊」,與「步兵第一聯隊」(台北市台灣民主紀念館,舊臭頭仔廟),兩個步兵聯隊以濁水溪為界。
台南市成功大學以東,一直到日本時代末期都是田野,主要是種植甘蔗,還有糖業鐵道貫通其間,直達仁德虎山糖廠,因為這裡已是城外(小東城門外)。日本時代末期的大東亞戰爭,才利用這一帶蔗田,新設立一些軍事設施,例如靶場、運輸營區等等。
本間雅晴(Honma Masaharu,1887-1946),是大東亞戰爭初期的台灣軍司令官,官拜中將。這段期間也正是如靶場、運輸營區的設立時間,由台灣最高階的將官送來一顆親自題字的石頭,也是很合理的。
以下是以1944年美軍情報單位所畫的台南市地圖(美軍爆擊、登陸、接管台灣要用的地圖),復原當時的台南市東區重要設施,並標出目前這顆本間雅晴中將司令官題字的石頭現址,可看出這顆石頭應該與周邊的日本軍事設施有極大關係。
台南市的林森路(東寧路以北段),與東興公園是1990年代中期所闢建,東興公園是1997年完工啟用。推測這顆石頭,是開闢林森路及綠地時所出土。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沒有注意,也不知其歷史意義價值,就隨意堆在東興公園裡。
如果用Google去查詢關鍵字「本間雅晴」,會發現有歸拖拉庫的網頁提到他是一條日本時代軍歌「台湾軍の歌」的作詞者。這條歌台灣75歲以上的歐吉桑幾乎都會唱,但終戰後不太能公開唱。但據本Blog網友北投虹燁工作室蒐集的史料,他發現作詞者是「台灣軍報道部」,並不是本間雅晴中將本人。但話說回來,「台灣軍報道部」是本間雅晴中將司令官的下屬單位,其實作詞者寫成本間雅晴,雖不是正確答案,但也不能算嚴重錯誤,這首歌歌詞說不定有送台灣軍最高長官本間雅晴中將潤飾修改一下。
以下介紹的是1943年在台灣拍的電影サヨンの鐘裡,李香蘭(山口淑子)所唱的「台湾軍の歌」:
詳:http://tw.youtube.com/watch?v=Nqxx_M9RrXA
最後,感謝水瓶網友、IT網友、紅豆湯圓網友、KENSYU網友協力,終於找出這顆石頭的身世!
該碑是昭和16年(1941)8月16日臺灣第三屆騎道大會在臺南後甲馬場舉行,臺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題句「薰風や千里北馬の嘶きて」,所以石碑埋在土中的文字的還有「きて」兩字。下圖為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6年(1941),7-8月三則報導:
此外,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 電子報97年002期 » 《影像老臺灣》第三回全臺灣騎術大會:裡的一張騎馬寫真,背景有一根大煙囪,推測它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機械系系館後方的工廠煙囪!這根煙囪位置在今長榮路與大學路交叉口,往正北50米處。
顏水龍教授在1946.12,在成大成功校區大學路校門,往西方向,畫了一幅漫畫,也有畫到這根在冒煙的煙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