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一步一腳印
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帶你一塊探索這淳樸的地方:永康
 台南縣 > 一步一腳印
2023 / 12 / 03
本月 上月 2023 / 12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位置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100
  • 作品總數:1803
  • 累積人氣:82511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台南縣客家文化列車巡迴秀

其實我們是多元文化融合而成的社會,除了我們自己的文化以外,也融合了原住民,客家人的文化,剛好台南縣客家文化列車巡迴秀來到我們學校演出,並趁此機會瞭解更多元的台灣在地的文化。

樂團的表演可是相當的精彩,不輸給時下的流行樂團喔!



全文閱讀 "台南縣客家文化列車巡迴秀"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1/15 09:15:56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社教中心

  文化,事宜粽程式的底蘊內涵。

  對許多人來說,工商業發達的永康,在文化活動上的表現似乎略顯得不足,其實安靜佇立於永康一隅的社教中心,不僅有著優質的硬體設備,更在今年甫成立的文化課推動之下,展現了豐富永康文化內涵的企圖心。

  這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築,包含了台南縣及各鄉鎮市藏書量最豐富的圖書館,以及設備最專業化的大型演藝廳,並有寬敞的國際會議廳、各類研習教室、男女自修教室、三大畫廊、一樓的大集會廳以及由縣府設立的台南縣原住民會館。完善齊全的各項設備,足以讓永康市民感到自豪,也因此,社教中心便成為民眾娛樂休閒及進修教育的最佳所在。

動靜態藝文展演殿堂

  方形的演藝廳為高挑兩層樓建築,大型的舞台具備了多項功能,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表演活動在此進行。演藝廳都具有相當專業的水準,也因此使用率頗高,甚至連學校的畢業典禮都惠來租借場地。

  另一處可供舉行各項慶店活動和表演的場地,當然就是寬闊的戶外廣場。無論是音樂會、熱鬧的舞龍舞獅、頒獎典禮、熱力十足的各項晚會,戶外廣場都提供了表演者與觀眾「零距離」的體驗。

  至於靜態的展覽空間,則是社教中心的三大畫廊,分別擁有不同的展示型態。包括走廊式畫廊、陳列立體文物之畫廊、方型展示空間等。在設計上為求能達到最好的戰士效果,無論是建築結構或燈光照明,都以配合展覽作品為優先考量,讓參觀者能夠在最舒適的環境下接受藝術的洗禮。

活到老學到老 民眾熱烈參與研習

  一向受到熱烈響應的永康是成人研習教育,各項課程都獲得民眾喜愛,更常出現爆滿的情形。如婦女最喜愛的瑜珈班,即使增開到十班,也是供不應求,班班幾乎滿額。舊生留班率高,又因口碑良好,吸引新生想報名加入,要是動作稍慢一點,就可能向隅,可見瑜珈班受歡迎的程度。

專屬永康的埔羌頭音樂饗宴

  埔羌頭是永康的舊名,以此做為音樂饗宴的名稱,除表達一份對永康昔日風華的懷想,更希望埔羌頭這個名稱隨著一場場的表演,牢牢印在民眾的腦海哩,喚醒對在地歷史文化的認同感。於雙週六舉辦一次的埔羌頭音樂宴饗,自94年度開始推行,不同類型的音樂團體輪流受邀表演,時常帶給民眾樂聲悠揚的週末夜晚。

                       參考資料:永康專刊

                         



全文閱讀 "永康社教中心"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21 23:20:28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回首埔姜頭

埔姜頭-就是指現在居住的城市-永康市!

在荷西時期以前,永康市是西拉雅系平埔族的居住地;明鄭時期,是漢人沿著鹽水溪開拓的重要據點,永康因為位居郡城往北的主要道路上,所以日漸繁榮。

清代,當時永康有一個很大的鯽魚潭,潭的北邊因為長滿了『埔姜』這種植物,所以被稱為『埔姜頭』。

台灣光復後,改為永康鄉,到了民國八十二年,因為人口超過十五萬人,才改制為縣轄市-永康市。

文章來自:南瀛家鄉系列 工商大城 永康市



全文閱讀 "回首埔姜頭"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10 13:41:20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無奇不有的影劇三村

在影劇三村巷口,每天凌晨4時起有人擺攤賣二手物品,從衣物、舊錢幣、手表、舊勛章到各種零碎雜物都有,看來不值錢,卻是收藏家掏摸收藏品的好去處。



繼續閱讀 "無奇不有的影劇三村"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07 22:24:05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沒落的布袋戲文化

今天去探訪大灣景點文化時,

恰巧看到巷子口旁停了量正在演傳統布袋戲的貨車,

心中頓時有幾分欣慰和感慨,

我內心想著:不知道這樣的光景已經多久沒見到了...?



繼續閱讀 "沒落的布袋戲文化"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05 20:02:53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菜頭節

永康市是台南縣新豐區五鄉市之一,由於氣候溫和,灌溉設施完善,一年四季都適合農作物生展,但是昔日的農業發展帶動市容快速發展,永康市工商業興起後,雖然農業人口減少,但是以機械替代人力,農民的所得反而比以往好。



繼續閱讀 "永康菜頭節"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03 10:11:15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現況及發展

永康市是一個年輕的新興都市,民國八十二年人口超過十五萬人時升格為縣轄市,人口數及人口密度均為臺南縣之首。
永康市都市計劃始於民國61年之六甲頂市地重劃區,後於民國67、68年間陸續發佈實施高速公路永康交流道特定區計劃、永康六甲頂都市計劃、永康四分子都市計劃等三個計劃區,全市轄區96%地區均已納入都市計劃範圍。



繼續閱讀 "永康-現況及發展"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10/02 21:01:08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鯽魚潭

位於前清永康上中里、廣儲西里、長興里三里,即今永康(北緣)、西勢、北灣、大灣、西灣、南灣、崑山(東邊)、網寮、復國、建國(西邊),以及仁德鄉太子村(南緣)之間,為一座南北長、東西窄,略成布袋形,周圍大十餘里的湖泊。

 

名稱有三,一稱鯽魚潭,以潭中多鯽魚得名。一稱東湖,以位在府城東方得名。一稱龍潭,為堪輿家所稱府城地龍所在,又為夏旱禱雨處得名。此潭係距今三千五百年海退期中,由大灣海峽縮小而成。

 

荷鄭以後,為永康、廣儲、長興三里的灌溉水源,也是新港溪,即今鹽水溪調節水量的湖泊。潭水四時不竭,風光最是美麗,由其是月夜,所謂「龍潭夜月」或「鯽潭霽月」,為昔日台灣縣(府城)八景之一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鯽魚潭"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8 19:35:49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三崁店與舊糖廠

本區位在鹽水溪畔,乾隆以前是在台江內海沿岸

只有三間小店的村落,故得名

林爽文之役被焚毀,庄民陳氏舉姓東遷與埔寮曾姓合併,仍稱三崁店。

清同治年間曾與蔦松、鹽行械鬥。

原來的部落所在地已無人居住,現稱三崁店之部落乃為前述埔寮之地。



繼續閱讀 "三崁店與舊糖廠"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38:57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窄巷仔

凌霄寶殿廟址舊稱『窄巷仔』,

位置座落於永康市南灣里南灣街路尾,

廟向坐東朝西,在日治時期,

前往二五崙(現在的網寮里)進入臺南府城必經之地,

昔日寶殿周圍盡是竹林而非常隱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機猛烈轟炸臺南地區之時,

附近許多居民紛紛逃至此地掘洞避難,為當時最佳避難之所。

「窄巷仔」當時只有幾戶人家,

北邊有一條崎嶇不平、幽靜的小徑,

就是現在的崑山里國光五街,路寬大約不超過三公尺

牛車只得單道通行,在行駛中遇到牛車來往,

輕車被迫讓路,非駛進田間不可,不僅如此,

若騎腳踏車遇到同一情況,麻煩更大,

因牛車道兩軌被車輛壓得很深,

人行道僅約二台尺寬,空車容易換車道,

若載貨物,非卸貨扛起來換車道不可,

這是窄巷仔早年環境真實故事。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窄巷仔"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35:45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潭 底

在道光三年七月,台灣南部遭暴風雨侵襲,曾文溪改到入台江。

大量泥沙淤積於台江中北部,阻礙鹽水溪入海溪道。

於是溪水直衝蔦松溪,再大量流入鯽魚潭中,

沖毀現在仁德鄉中華醫事技術學院東側虎仔山分水嶺,

使潭水改向南流經三老爺宮溪、二層行溪入海。

此後千頃水潭、盡成良田。

目前只剩昔日潭心所在的崑山科技大學內,

尚存小湖(崑山湖),仍題為鯽魚潭,

附近亦有『潭底』此一地名之說。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潭 底"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34:44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部 後

日治時期尚無村里,為一農業區。

民國五十七年土地重劃後才形成一新社區,

原屬南灣村,現今因人口多,

再從南灣村分出形成崑山里,

所以部後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崑山里,

不過崑山里內的四個舊地名:

「窄巷仔」、「鯽魚潭」、「潭底」、「漁寮仔」。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部 後"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33:52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烏鬼橋

烏竹里近縱貫鐵路處,即為烏鬼橋。

原意是指跨蔦松溪之橋,為荷蘭殖民政府所築。

與開元橋大橋小橋齊名,

均為當時臺南府城往北行之重要孔道。

鄭時期並曾派兵屯駐於角宿(角秀),護衛此一陸路孔道。

由於是荷蘭人利用其所捕捉的非洲黑好奴(烏鬼)所築,

故名為烏鬼橋。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烏鬼橋"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31:48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埔仔庄

在篦麻園北,以地多草埔得名,

為永康火車站前的村舍,屬現今埔園里。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埔仔庄"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25:45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篦麻園

分、小二庄,大庄在東,小庄在西屬現今埔園里。

篦麻,一年生草本,莖高八九尺,

中空如竹,葉,大呈楯形,掌狀分裂,秋天開花結子。

種子可搾油,藥用為瀉劑,工業用為機械油。

此二莊均以產此作物,故名。



全文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篦麻園"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22:56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地方特色典故-埔姜頭

永康在早期稱為「埔羌頭」,

來源是明末清初的日本正是戰國時代,

武士所用鎧甲多為鹿皮,

台灣是主要供應地,

漢人以米、鹽等民生品從事商業行為,

向平埔族人換取鹿皮輸往日本,鹿肉做成乾脯輸回大陸。



繼續閱讀 "地方特色典故-埔姜頭"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22:09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俗諺5則

1.「學甲廟,洲仔尾轎」

洲仔尾為昔日台江內海的港口,有大道公廟,乾隆十三年重建時,雕刻一頂神轎,所刻的龍、獅、鳳凰、牡丹、蓮花、菊、梅等,精巧甲於台郡,與由葉王整修的學甲慈濟宮,同為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故稱學甲廟,洲仔尾轎。此神轎在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時,為殖民政府沒收焚毀。



繼續閱讀 "永康俗諺5則"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24 23:20:05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俗諺
永康俗諺

  永康市開發甚早,傳說俗諺甚多,雖道聽塗說,野叟曝言,姑錄俗諺數則,以供觀者茶餘飯後閒談之資。


繼續閱讀 "永康俗諺"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17 10:12:48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

永康分餅節

正月二十日是永康的分餅節,凡前一年中生男丁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鄉親品嚐,同感喜悅。

並且流傳著這樣的打油詩

西勢嬸,喘呼呼。  擔水餅,在半途;

福份餅,送客戶。  老大餅,請三姑。 

古早風,芳歸路。



繼續閱讀 "永康分餅節"

文章分類 : 地方風俗文化類
yongren於 2008/09/17 10:03:49 發表 || 評分(0)|| 回應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