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耳祭,是布農族有名的祭典,打耳祭以前是用鹿耳來當作打耳祭的靶心,因為他們認為鹿,是最敏捷的動物,只要能打中鹿的耳朵,其他動物就沒問題了,但由於政府規定不能,現在都用豬耳來代替當靶心。 打耳祭,始由長老規定一個日期,當天男人要上山去打獵,把獵到的動物,割下耳朵讓全村的男孩們射,一次就中的就有好運,只是布農族是父系社會,不讓女子拿獵槍打靶,只有在祭典結束後,女子才能獻上小米酒慶祝。部落長老也會帶領成年男子,祈禱合唱「小米豐收歌」,也就是著名的「八部合音」,向天神傳達最真誠的敬意。 
資料↓ 打耳祭(manah tainga)是布農族人在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約在每年四五月間農閒時,各部落自行舉行。祭典的時間由祭司決定後,部落的成年男子要在月亮稍缺時就準備動身到自已的獵場去打獵,並做好淨身及遵守打獵的禁忌,留在家中的婦女忙著釀製小米酒(kadavus)。 打耳祭當天凌晨聽到雞的鳴叫聲時,獵人們就要起床,帶著自己心愛的獵槍,舉行祭槍儀式。首先把狩獵使用的獵具擺放在地上,大家分兩列圍蹲於祭司兩側,由祭司領唱祭槍歌(pislahi),祈求所有的獵物都會被這些槍所捕獲,並祈求獵人往後上山打獵都能平安順利大豐收。 祭槍完畢後,大家就到置放野獸下巴骨的地方,舉行mapatvis的儀式,只有祭司及今年獵物最多的人才能進去,其他的人則在外等候。祭司安慰這些獵物的靈魂,並要牠們帶來更多的伙伴,然後由這位最英勇的獵人將下巴骨掛起,呈獻成果。 祭祀完畢,全部落的人們到射耳場上集合,這時已有人將射靶裝置妥當,上排掛兩隻鹿耳,中排掛兩隻獐耳,下排擺山羊、山豬耳各一隻。長老們宣布開始射耳後,由村中的老者們先射,再換男孩們射,拉不動弓箭的則由親屬或氏族中的老人抱著男孩拉弓射箭。男孩們射完後,就由成年男子上場,射箭距離約五十公尺左右,打不中獸耳的會被族人取笑。 在打耳祭典中,女人是被禁止靠近或觸摸獵具的,她們只能在一旁觀看。射耳活動結束後舉行清點人數(mapasitnul),分吃祭拜過的烤肉,mapasitnul時要確實清點人數,分肉時不可剩餘或不足,否則會被認為是不祥之兆。所以聰明的布農族人都會先發一顆玉米粒給所有參加的人,再將每人手上的玉米粒收回,分肉的人就依照玉米粒的數量將肉平均切割,分發給參加者,若未將肉平均分割,將會觸犯禁忌,難也會隨之而來。 分肉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喝酒、唱歌、舉行誇功宴(malastapang),直到天黑才解散,布農族人全年中最盛大的祭典就些打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80810142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