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家人一起到了宜蘭,剛好遇到當地舉辦的「頭城搶孤祭典活動」,雖然沒有親眼目睹到搶孤的盛況,不過這高聳的「孤棚」也讓我開了眼界,在遠處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因為這一次的出遊,讓我知道台灣有搶孤的這個風俗文化活動,進而了解搶孤所代表的含義與歷史,搶孤競賽時,會在每枝都有七八丈高的棚柱上,又塗上了一層厚厚的牛油,因為〝高度〞和〝牛油〞的重重關卡下,使搶孤活動變得更困難,不過也因此讓我體會到參賽者團結的力量與努力不懈的精神!搶孤真是一項緊張又刺激的地方風俗活動呢! 【搶孤歷史】 搶孤,和蘭陽平原的開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開蘭先賢吳沙在一七九六年率眾進墾蘭陽,而頭城是開蘭的第一個據點,在開拓過程中因戰爭、疾疫及天災喪生者眾,魂無所歸者頗多。於是富有神秘傳奇色彩的中元搶孤儀式被引進,以表達對先民的追念普渡之忱。
【搶孤介紹】 搶孤,是普渡中的一種特殊儀式。在搭設很高的「孤棚」上擺放供品,讓民眾搶奪,主要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由搶孤者競相攀爬孤柱,翻上孤棚,而後直上孤棧,取得祭品與順風旗,籍以達到慎終追遠、普渡孤魂的目的。 而搶孤競賽則是在子時舉行,活動由道士將束香插在包子上朝地面擲下,這個儀式稱之為「進包仔香」或是「射包仔香」,而後步下法壇圍繞著七星燈,唸誦真言撒下一撮鹽米,並且吹動法角完成祭典,緊張刺激的搶孤於是隨之登場。 【搶孤轉變】 雖然這次大家仍有共識,無論在孤棚的搭建或搶孤的方法上, 都要尊照歷代傳下來的古禮進行。普度、放水燈等宗教儀式也力求不變。 但是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言,搶孤活動在每個時期都會有所轉變。頭城搶孤在中斷四十多年後再度恢復舉辦,當年恭逢搶孤盛會,熟諳典章科儀及孤棚建造技術者,今已耄耋,許多儀式考據已無法完全掌握。然而最重要的是,由於事隔多年,現在參與搶孤的人,無論是主事者或觀眾, 多已非當年恭逢盛會者,因此對搶孤的看法,已與當年的人有顯著的不同。
由於時代轉變,搶孤者的目標已經不再是傳統中,那些掛在孤棧頂頭祭祀孤魂野鬼的供品,而是在孤棧最上端的那面「順風旗」今日,搶孤儀式已逐漸由傳統的宗教活動演變成觀光民俗活動: 雖然在日據中、後期的頭城搶孤已名聞暇爾、吸引遠近各地的人前來共襄盛舉, 但是許多頭城居民仍然認為搶孤是宗教活動,乃是在發揮悲天憫人的精神,招待孤魂前來飽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
主辦單位:頭城中元祭典協會 舉辦時間:慣例安排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夜舉行,也就是「關鬼門」之夜 相關網頁資訊: http://toucheng.e-land.gov.tw/jspfile/20080609112302.j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