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三大節日,因其由來和習俗,幾乎都和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有關,故民間又稱「詩人節」。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為「划龍舟」和「吃粽子」。據說早年屈原投江而死,人們為搜救他,紛紛駕舟楫在江面來回找尋,此後逐漸演變成龍舟競渡。 時至今日,划龍舟已是一項遍及海內外的觀光活動,全臺北、中、南各地(如台北新店碧潭及基隆河、宜蘭縣冬山河及礁溪鄉二龍村、彰化鹿港鎮、高雄市愛河等),每年均有大型龍舟競賽,近年還擴大舉辦國際邀請賽,邀請國外朋友共襄盛舉。 包粽子習俗是為防屈原身軀被魚蝦啃蝕,人們於是在竹葉中裝進米食投入江中餵食江魚,傳承至今,即演變成一項普遍習俗。除此之外,另有各種舊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如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榕枝等,藉以驅避蚊蟲;懸掛鍾馗畫像、佩帶香包及飲雄黃酒還等以保平安。 引用: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20
感想: 端午節得活動有很多 以前在宜蘭縣冬山河也有活動 但現在沒有了 我們更該好好的保留好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