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元月十五日鬧元宵的時候,台東市主要活動,既不是提燈籠,也非猜燈謎,而是「寒單爺出巡」。對民眾來說,便是接財神爺。因為相傳寒單爺,是封神榜中,管天庫、善聚財的武財神趙公明,所以一出巡,大家爭相迎接,在一年之始討個吉利。 繼續閱讀 "炸寒單"
17世紀以來,媽祖隨著閩南一帶的移民信眾分靈來台奉祀後,即成為台灣民間百姓普遍的信仰。 繼續閱讀 "大甲媽祖文化節"
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三大節日,因其由來和習俗,幾乎都和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有關,故民間又稱「詩人節」。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為「划龍舟」和「吃粽子」。據說早年屈原投江而死,人們為搜救他,紛紛駕舟楫在江面來回找尋,此後逐漸演變成龍舟競渡。 繼續閱讀 "端午節"
中秋節又稱「月節」,在所有節慶中,它是最富浪漫氣息的節日。由於中秋正值秋季之中,為農作收穫的時節,早年人們總會在這一天祭拜土地感謝豐收,由於隱含闔家團圓之意,因此,ㄧ般人常以「花好月圓人團圓」來點出中秋節的內涵。 繼續閱讀 "中秋節"
農曆7月俗稱「鬼月」,在傳統習俗中,從農曆7月1日凌晨起地府鬼門開到農曆7月29日鬼門關的這段期間,民間為祈求消災解厄、諸事順利平安,各地均舉辦大大小小的祭典,尤以7月15日中元節這一天達到祭典的最高潮。其中如基隆市政府舉辦的「雞籠中元祭」、宜蘭縣頭城及屏東縣恆春的搶孤,都是中元節重要的傳統習俗。 繼續閱讀 "中元節"
農曆1月15日是元宵節,一般稱為「小過年」,在眾多節慶中,元宵節熱鬧的程度僅次於農曆春節,是台灣最熱鬧的大型傳統文化節慶。 繼續閱讀 "元宵節"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繼續閱讀 "清明節"
繼續閱讀 "北港朝天宮"
賽夏族的矮靈祭每兩年舉辦一次,傳統上是在農作物收成後的月圓前後舉行;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左右。每十年舉行大祭一次,大祭和一般的矮靈祭,最大的區別是:大祭有祭旗(Sinatun)的製作。 繼續閱讀 "矮靈祭"
What is Chiang-Ku Ceremony?頭城搶孤,慣例安排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夜舉行,也就是「關鬼門」之夜,各家備食施鬼,祭拜後將安置在高棚竹棧上的供品,讓勇漢攀登搶奪,除留下部分供品及順風旗以討吉利,並將其餘供品施放給各善男信女。 繼續閱讀 "搶孤"
鹽水蜂炮,是元宵節轟動全台的重要觀光民俗活動,每年吸引觀光客人數數以萬計,和「平溪天燈」,有「北天燈,南蜂炮」之美稱。 繼續閱讀 "鹽水蜂炮"
婚禮前夕:一. 祭拜:男方家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將舉行。二.睡新床:新郎必須找一位男孩同睡新床,以期婚後早生貴子。 繼續閱讀 "結婚迎娶程序"
現在還相信有女巫的存在嗎?
繼續閱讀 "神秘女巫在排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