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 台灣幸福萬年! (davis568)
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台灣幸福萬年!
台灣幸福萬年--是小弟我想到的小範圍主題~~~希望大家來左營共襄盛舉萬年季!!
 高雄市 > 台灣幸福萬年!
2024 / 03 / 29
本月 上月 2024 / 3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11
  • 作品總數:52
  • 累積人氣: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為什麼要叫萬年季?
為什麼要叫萬年季?

→左營舊稱"萬年",為保存地區傳統的民俗文化振興當地的地區經濟,

所發起的大型的地區文化活動,名為"左營萬年季」。

每年10月在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自2001年舉辦已邁入第五屆,萬年季是充滿

濃厚民俗趣味的活動,左營舊時為「萬年縣」縣治所在,周邊為宗教寺廟環集的場域,

是台灣唯一宗教「嘉年華」的集結點,環潭優美景緻經市府近年來大力整治呈現新風貌

,因此在籌劃本案活動時,結合左營舊聚落著名的天然景觀─蓮池潭以及特有的民俗活

動─棋糕對奕、攻炮城、迓火獅等,打造具有南台灣風味獨一無二的熱鬧節慶。

全文閱讀 "為什麼要叫萬年季?"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davis568於 2007/11/24 10:27:09 發表 || 回應 ( 0 )

萬年季裡的”火獅”是什麼?

 

 

萬年季沿革


高雄市左營地區原名萬年縣,其開發與明鄭時代的設治和軍中有很大的關連。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建立漢人在台地位,稱台灣為東部,表示係明朝的政治延續,深具復明的意義,並設承人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分轄台灣南北;其中萬年縣治設於前鋒尾,為南路統治中心,衙署在今左營舊城內。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改東都為東郡,升縣為州,州治仍在左營。


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


 慈濟宮又稱保生大帝廟,主祀吳真人,或稱為大道公。吳真人原名吳本,宋仁宗(11世紀)時,泉州府同安縣人,精於醫術,以活人為心,以藥方濟人,廉恕不苟取,遠近皆以為神。死後,鄉里人士肖像建廟祀之,部使者請示廟額,上勒賜「慈濟」,後歷任皇帝勒封為「忠顯」、「英惠侯」等,自是廟宇遍於漳,泉之間,而台灣昔為瘴癘之地,且鄭氏及諸將士皆漳泉人士,因此信仰獨盛,建廟亦早。


 萬年季裡的”火獅”是什麼?


火獅代表物原為慈濟宮所有,其前身為保生大帝之坐騎-「黑虎將軍」,民間為慶祝保生大帝誕辰而形成火獅的宗教儀式。慈濟宮原本就有舉辦「放火獅」活動,火獅全身以竹枝為架,纏繞各色火炮,用紙糊獅頭為首,燃放場面熱鬧,類似鹽火烽炮。

祂的典故和象徵意義,


傳說只要將心願寫在紙條上,連同火獅一起燃放,火獅即會將眾願帶到天上,不僅會為自己帶來好運氣,並且能心想事成。


第一年的「萬年季」活動,在策辦單位的設計下,使「放火獅」變成「迎火獅」。其本意是為了突顯在地三大群落的參與與,一起向上天祈求左營本地的繁榮與好運。


「迎火獅」從城隍廟出發,進行踩街遊行,沿街為民眾祈福,最後在施放繽紛的煙火中,蜂炮由火獅中心竄出燃燒,帶著大家的願望上天,祈祝願望實現。自此,火獅已成大家公認的「萬年季」活動吉祥物。

本文引自於:http://cabu.kcg.gov.tw/ks2006/main_2.asp



全文閱讀 "萬年季裡的”火獅”是什麼?"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davis568於 2007/11/24 10:25:46 發表 || 回應 ( 0 )

左營的歷史

左營的歷史

左營舊稱「興隆居」,是以前清代鳳山縣縣治的所在,還蓋了台灣第一座土造城牆,因為軍隊駐守於縣城左側,所以稱為「左營」,舊城也就是左營的「鳳山縣舊城」,範圍包括今蓮池潭、龜山到左營大路一帶,可以發現很多古蹟。左營從日據時代就被闢軍港,光復後延續成為海軍基地,並廣設眷村,成為風格獨特的眷村文化。左營寺廟之多,居高雄之冠,蓮池潭風景區「春秋閣」、「龍虎塔」是高雄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而左營縱貫鐵路以東的「凹仔底」,原來是一片稻田、菱角園,72年博愛地下道通車後,逐漸繁榮起來,如今高樓大廈林立,成為高雄的副都市中心。



左營的三大聚落:先住民、新莊仔、眷村

【當地先住民】

《桃仔園》跨越左營、鼓山二區,包括左營沿海的大部分及今的自勉、自助二里與鼓山區,柴山上桃源里的部分地區,由於滄海桑田的漫長歲月,已是名存物亡,桃樹完全失去蹤跡。民國廿六年興建軍港時,桃仔園被迫遷村:軍港興工時,曾挖出完整的「繩紋陶」及「網紋陶J,據日本考古學家研究,此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層,是目前本市出土的最古老文化層。

《洲仔》屬左營區尾北里,位在蓮池潭畔,其地形宛如潭中的浮覆地,其西側亦由蓮池潭的污泥堆積而成,故名。現在其鄰近地區,已由高雄市政府擇定為興建『氏俗文化村』的地址。

《菜公莊》即是今之菜公里,位於菜公路側,據市志載:「該地居民多種蔬菜,因其盛產,故名。」另有一說,謂「菜公」源自吃齋老人,吃齋者本省謂之「吃菜人」,傳說此地的小廟早期住有一老和尚,平常修橋鋪路,行善積德,甚得人望,居民稱為「菜公」云云。

《店仔頂》為左營老部落之一,位於今店仔頂路兩側。店仔頂即指小店鋪的北側之意。早期的左營,除碑仔頭是熱鬧的街道之外,向北行走則為荒涼的墓地與稻田。店仔頂的開基者在路側搭棚販賣涼水、檳榔、甘蕉等供行人解渴歇腳。後來「店仔頂」的北側發展成部落,遂稱「店仔頂」,迄今仍屬左營區的精華地帶,保留著純樸的遺風。

【新莊仔】

  新莊仔即今左營區之新上、新中、新下里及新光里,古名為「十八埒」,即興隆里第十八個界址之義。民國26年(公元1937年),日軍興築左營軍港,桃仔園首當其衝的列入海軍要塞地,遂採「集聚」遷居方式,乃在「十八埒」設置新社區,故名曰「新莊仔」。


  由於傳統的地緣及血緣觀念,深值於心,為減少鄉愁與別情之苦,移民以今新庄仔路七三○巷為界,巷以東為「部後」移民的集中區,信奉故里的北極上帝,巷以西是桃仔園的移民,主祀家鄉的保生大帝。

  新莊仔的形成,來自於日治時代日人將部後、桃仔園、舊城內的居民遷出,並由信組合出面買土地,在起黑瓦厝後再售予住戶,其中有些居民則在規畫好的街部中另建紅瓦厝,於是一個有著整齊街道、木麻黃行道樹、房舍形成齊一的的計畫性社區。當時新莊仔的人若到左營街上辦事或購物,左營人常以臉包黃澄澄者就是新莊仔人來辨認。這些聚落發展的滄桑記載,都可以從青雲宮與北極殿的沿革碑文中看到。

【眷村】

  隨著太平洋戰事的吃緊,日本政府選中左營造萬丹港為軍港,昭和14年(公元1939年)為了闢建軍港,故強迫軍區所在的居民遷出。因此桃仔園(三分之二遷至新莊仔,三分之一遷至內惟)、竹子腳(遷至碑仔頭與內惟)、舊城內(遷至新莊仔)以及部後(遷至新莊仔)的一部份之居民被強迫遷村。接著在舊城中建造油庫與火藥庫與在部後西北邊建造海軍宿舍。

  廣大的濱海地區變成了一個管制地帶,即使到今天仍然是需要軍方許可才得以進入的軍事管制區。這樣的變化,在光復之後影響更大,原來的日本人眷舍移入了國軍眷屬,部份軍區內的空地也陸續建了眷村。所以左營在光復之後人口大量激增,而眷村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像自治新村、明德新村、復興新村、自勉新村、崇實新村、自助新村、勵志新村、勝利新村就是這種時空發展的產物。

  所以我們可以在南城門附近看到數棟眷村改建的國宅環立,也能在軍校路、中正路附近看到花木扶疏、庭園廣闊、遊憩空間規畫完善的高級軍官社區,舊城內、半屏山下則是擁擠低矮的眷舍,及相伴產生的中山堂附近的上海街等,這些都是這半世紀以來隨軍事區的成立而帶動的。

  大致來講,舊城周圍和蓮池潭畔是一片古樸傳統房舍與狹窄街道。而左營區西半部的圍牆之內則是軍區與眷村林立,廣闊的巷道在整齊低矮的天際線襯托下別有一番特色。而自日治時代起一批批的計畫性社區不斷出現在新莊仔,直到近十年的重劃區完成,讓該地的農田景觀換上五高樓聳立的外衣。



全文閱讀 "左營的歷史"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davis568於 2007/11/15 10:14:31 發表 || 回應 ( 0 )

信仰精神

在我們台灣人民心中.對神祇的敬畏.是由先祖流傳下來的不變的教化.對於任何是非.交給天上的神明.一切都是公平的.



全文閱讀 "信仰精神"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davis568於 2007/11/09 11:40:50 發表 || 回應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