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 ♦ ◊ 青出于南♡╭ (qwe123)
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 ◊ 青出于南♡╭
台南當地特色、風俗文化
 台南縣 > ♦ ◊ 青出于南♡╭
2024 / 04 / 20
本月 上月 2024 / 4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3
  • 作品總數:52
  • 累積人氣: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采風文化 - 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是台灣元宵節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地點在台南縣鹽水鎮,蜂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點燃時萬炮齊發,有如蜂群傾巢而出,故稱「蜂炮」。

曾經繁華一時的月津港,指的就是現今的鹽水鎮,「一府、二鹿、三猛舺、四月津」道出清朝時期的台灣四大商港。鹽水鎮靠近海,多住以討海為生的漁民,來自中國福建沿海,蜂炮的活動可能起於清光緒11年,鎮上感染瘟疫流行,居民基於民間習俗,向當地的「關聖帝君」祈求平安,並依占卜結果,在元宵節晚上,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鎮一晚,遂演變為一個傳統,起初全鎮各村都在元宵節前後為時三天燃放炮竹,後來逐漸改為各村輪流放炮竹的形式。

今日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2006年台南縣政府就將鹽水鎮的三福路設成古炮街,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如竹捲炮、單管復古式煙火等。2007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成功挑戰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一路上,鞭炮聲夾雜民眾的驚呼聲,為這蜂炮不夜城揭開序幕。



全文閱讀 "采風文化 - 鹽水蜂炮"

文章分類 : 當地風俗文化類
qwe123於 2007/12/16 05:59:33 發表 || 回應 ( 0 )

采風文化 - 元宵不夜城


【 元宵不夜城 -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於每年元宵均舉辦國際高空煙火觀摩秀等十餘種活動,盛況空前。


蜂炮

高空煙火

  結合音樂讓天空的火花與地表的萬眾一起勁飆熱舞。台灣民間習俗深信,高空煙火及蜂巢炮能辟邪驅疫,並求財路興旺。近兩年,聖母廟為全力配合台南市政府主辦元宵「台灣燈會在府城」,特別協助施放光彩炫目的煙火表演供民眾欣賞,而每年的元宵節夜晚,聖母廟皆聘請國際高空煙火比賽之歷屆冠軍隊伍,在廟前大廣場舉行超高水準的煙火大會,由日本細谷、瑞士BU、日本齊木、台灣山鈦煙火等超水準團隊齊作一人生難得一見的三國四強大對決的觀摩秀。現場火樹銀花、騰空飛射煙火的熠熠彩光景象,蔚為壯觀,歡迎各地民眾到廟觀賞元宵系列活動。按例年之總計,參觀鹿耳門不夜城之觀光客都超過三十萬人以上。



鹿耳門聖母廟


全文閱讀 "采風文化 - 元宵不夜城"

文章分類 : 當地風俗文化類
qwe123於 2007/11/14 12:49:30 發表 || 回應 ( 0 )

采風文化 - 做十六歲

 【 七夕十六歲成年禮 】  



   

        七娘媽是兒童保護神的說法在閩南的傳說中是︰織女的姐姐們由於同情牛郎、織女兩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他們的兩個孩子,使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 由於台灣地處海隅,早年繼中原文化,亦有乞巧會、拜魁星等習俗。

  後期則漸漸脫離牛郎、織女神話的傳統,而發展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以「兒童」為節日活動 主題。在開隆宮,供奉有七娘媽,每年在七夕時,即舉辦成年禮也就是「做十六歲」的習俗,這是只在台南才有的傳統習俗。

  在小孩十六歲的那一年的農曆七夕,需準備鳥母衣、四果、七星亭、五牲、七碗甜芋(取其「吃甜芋才有好頭路」的好口彩)、紅龜糕、粽類、麵線,配上數朵雞冠花和千日紅(即圓仔花),附上兩根帶尾葉的甘蔗才算禮數周全,有的人家也供祭香煙及檳榔,這是為七月份自鬼門關出來的「好兄弟」準備 的。連同牲禮祭祀完後,由父母或長輩高舉起七星亭背對廟門,讓孩子自後往前由七星亭下鑽過,然後再自七娘媽的供下匐匍鑽行三圈,男生繞左邊、女生繞右邊,表示出了七娘媽亭已成年,少男謂「出鳥母宮」,少女謂「出婆媽」,從此要 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在祭拜過七娘媽之後,燒紙錢、經衣(印有衣裳之紙),同時將七星亭焚燒貢獻,無法焚盡的竹骨架丟至屋頂,此稱「出婆姐間」( 婆姐,傳即臨水宮夫人女婢),並將掛在脖子上的項鍊拿掉(稱為「脫絭」)成為成人。




全文閱讀 "采風文化 - 做十六歲"
文章分類 : 當地風俗文化類
qwe123於 2007/11/14 12:33:29 發表 || 回應 ( 0 )

采風文化 - 孔廟文化節






【 簡介 】

        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且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由於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很高,影響極為深遠,所以釋奠的對象逐漸以孔子為主。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稱為「先師」以後,釋奠便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了。


【 特色 】

八佾舞或六佾舞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釋奠典禮中,向至聖先師孔子行獻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 時,舞樂並起,獻上最崇高之敬意。
以前祭孔時,有二派主張。一派主張孔子死後,因被封為文宣王(諸侯),且孔子謙虛有禮,若用八佾舞祭之,孔子會擔當不起,因此採用六佾舞。另一派主張孔子道德學問淵博,影響甚鉅,比皇帝還偉大,故用八佾舞。但原則上是以視丹墀大小來決定,而台南孔廟則是採用六佾舞。



【 主要活動 】

壹、秋祭祭孔大典:在全台各地孔子廟都紛紛放棄傳統並加以改良釋奠禮之同時,僅有府城孔子廟仍堅守三百四十年的傳承,維持春、秋二祭,而繁複、莊重的釋奠儀式更是絲毫不敢馬虎。每年國曆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廟舉行,祭孔典禮於清晨五時曙光微露,在鼖鼓一○八聲中循序展開,釋典儀式在總司儀大通喊「走班」後正式開始,由台南市長擔任正獻官主祭。全部程序皆依古禮程序行初獻禮、讀祝文,分獻官行分獻禮,在詩歌齊奏及六佾舞中,前後共三十八個程序完成亞獻禮、經獻禮、徹饌禮、送神禮、望燎等後禮成退班,典禮歷時約一個小時。

祭典結束後,重頭戲拔智慧毛,記得自行準備紅包袋或者是透明夾鏈袋,以便收納智慧毛。回家後記得做烘乾的動作,免得因為潮濕而發義了。出異味,就失去拔取智慧毛的意義了。

貳、贈開筆、行古禮:以泉州府文廟致贈台灣府文廟「開筆石」為活動主軸,由市長擔任「開筆官」,替學童以硃砂開智,將硃砂點在學童的手上為表徵,當場引泮池的水為作為墨汁開筆書寫後,將毛筆傳交給入學新生,表示薪傳之意義,並贈送紅蛋。

開筆,是古代儒家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儀式的稱謂,俗稱「破蒙」。「開筆破蒙」的開筆禮是儒家的重要禮儀,標誌著儒生幼童學習的正式開始。

開筆禮程序:一、正衣冠;二、遊泮池;三、拭手淨臉;四、敬拜孔子;五、入明倫堂;六、朱砂開智;七、敲啟智鍾;八、啟蒙描紅。

參、儒家六藝大會考:透過簡單的闖關遊戲,將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結合現代遊戲,讓闖關民眾從中瞭解儒家六藝精神,為寓教於樂的活動,更結合閱讀府城文學的孔廟導覽活動,以活動限量紀念品為誘因,驅使參賽民眾參與活動,並增加停留駐足時間,提升活動人氣指數。

肆、絲竹樂揚繞文廟、太平雅樂、以成書院:重現孔廟寧謚空間,邀請樂團拉胡琴、吹蕭、彈琵琶等,表演者不定時定點在孔廟演出,讓孔廟處處是樂聲,現場還並備有茶席,供民眾現場品茗,營造孔廟樂音悠揚的空間感。




全文閱讀 "采風文化 - 孔廟文化節"

文章分類 : 當地風俗文化類
qwe123於 2007/11/14 12:27:33 發表 || 回應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