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 南咕嘰咕嘰妙 (as5222)
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南咕嘰咕嘰妙
台南咕嘰咕嘰~咕咕咕~各個介紹 > v < /*
 當地人文 - 台南市 > 南咕嘰咕嘰妙 > 文章閱讀
2024 / 04 / 27
本月 上月 2024 / 4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9
  • 作品總數:298
  • 累積人氣: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多馬斯。巴克禮牧師

(一)生平 巴克禮牧師於1849年11月21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 巴克禮牧師自幼聰慧,從小學至大學成績優越,均明列前茅。一八六四年入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精於理數。巴牧師對於電氣知識頗豐富、熟悉,為當代罕見之人才,他的芳名刊登於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之上,成為受崇敬的偉人之一。  巴克禮牧師於1874年9月19日由英國的Liver Pool出發,費了三個月,於12月18日抵達廈門學習閩南語,1875年6月5日在打狗(高雄)上陸。暫居旗後,後來遷居台南。此時正是本教會(太平境教會)遷到旗後,再回來府城二老口、亭仔腳,經過十年之時,自此經歷人生八十七載的歲月裡,有六十年的時間奉獻給台灣,巴克禮牧師與太平境教會有著不可切分的關係,他對太平境教會的愛不是表面上的愛,而是盡心、盡性、盡力、盡意之愛,因此巴克禮牧師堪稱為「台灣使徒」。  為了使教會往下紮根,並建全發展,因此迫切需要培育本地籍的傳教人才。當初馬雅各醫生於1869年7月在二老口醫館創設「信徒造就班」,得吳桑江協助,提升為「傳道者速成班」(Communicants’ Class)。  一直到1875年,新樓建成後甘牧師將它接過來,改為「傳教師養成班」(Students’ Class) 有由廈門美國歸正教會來的盧良教師來指導,有七名學生在甘牧師館樓下上課。  1876年12月,因南部教會的宣教師決定要放棄打狗宣教區,以台灣府(台南)為英國長老教會唯一的宣道區,巴克禮牧師就由打狗(旗後)遷來台灣府。這兩地的「傳教師養成班」,也在一年後正式合併起來。  當時因德醫師退休歸英,醫館闐寂,上課地點就再回到舊樓醫館中院的咱教會禮拜堂為教室,巴牧師在裡面掛起地圖、黑板及時鐘,看起來倒滿像樣子,而中院其餘的房間是學生宿舍。1887年底才正式將旗後的六名學生遷來和甘牧師館樓下的七名合併於舊樓(二老口)禮拜堂的正廳授課。這就是台南神學院之創設;巴牧師命名為「大學」“Capital College”起先未設校長,不久「大學」自然以巴牧師為中心,就由他任校長,時達五十二年之久,直到因翻譯舊約聖經才交給滿雄才牧師。  無論1869年7月馬醫生時代的「傳道者速成班」,或者1877年底,將旗後的養成班遷來合併創設也好,台南神學院是在太平境教會創設的這個事實卻很少人知道,這件事對太平境教會有極大的幫助,而太平境教會與台南神學院的關係亦非比尋常。   白話字的推行是對臺灣教會前途影響頗大的一件事,而巴克禮牧師是最為熱心推動白話字的人。當時姊妹中幾乎沒有人能讀漢文,弟兄中能讀後了解漢文也不過是十分之一。所以若要使信徒們自己閱讀聖經、靈修及查經,唯一的辦法是推行白話字。  巴牧師來到臺灣不久,就看出這關鍵。他的信念是一個健全本地化的教會,是需要教會中的男女老幼都能用他們自己日常所說的話語來唸聖經,而白話字是達到這個目地最簡便的工具。因白話字,只有幾個月的工夫即可學會。而漢文需費幾年的時間。宣教士們並不是反對人學漢文,而是鑑於教會內一般迫切的需要,才推行此事。1880年,教會正式決定,教會中各級學校教白話字,要求傳教士都要學習。他們特別在長執與傳教士的聯席會議上強調此事。  巴牧師以為荷蘭在臺宣教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把聖經譯成本地語言,以致沒有人能看懂聖經。最可惜的是,當他們已經在荷蘭印好本地方言的福音書時,荷蘭政權已經被逐出臺灣了,他們離開臺灣,基督教也隨之而去。  巴牧師堅持,聖經不能憑講道者隨便改寫,信徒們必需自己明白聖經。所以他在晚年,對臺灣最大的貢獻是改譯新舊約白話字聖經,這一個貢獻在臺灣教會歷史上,永遠是燦爛的一頁。  在推行白話字的工作上,巴牧師首先看見需要一個出版部門,來促進白話字的運動,達到發展教會的目的。1880年英國母會捐贈一架羅馬字的印刷機,由安平運抵臺南。 1881年巴牧師特別到格拉斯哥一印刷公司學習撿字和排版方法,以便回到臺灣後得以應用。該公司得悉後,對巴牧師之偉大精神,深表欽佩,特別為他選拔指導人員幫助他學習這些印刷的技術。  1884年正月,他回到臺灣時,看見印刷機件仍未裝置,立即設法裝配,於同年5月24日開始印刷,是為臺灣印刷業之濫觴。巴牧師名其書房為「聚珍堂」,俗稱「新樓書房」。  「聚珍堂」最初的印刷工人是大樹腳人蘇沙,他在三天三夜之間學會讀白話字。由於他聰明伶俐,巴牧師派他往汕頭學撿字一個月,以後回到書房工作。是時,由於法國侵擾中國,也攻打臺灣,宣教士們退到廈門,所以直到1885年7月(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二日),在巴牧師主持下,「臺灣府城會報」第一號,才正式問世。除了臺灣本土外,還送幾份到廈門。 這報紙大受歡迎,因為擔任教育及傳達的重要角色,對宣教工作貢獻極大。在創刊號裡,宣教士向各教會弟兄姊妹問安,說明來臺宣教的目的;提到設立中學的主旨,鼓勵信徒子女入學;報告澎湖傳道的消息以及二崙暴徒迫害事件;另外又有在臺南召開和會的消息,巴牧師將信徒所談論的,發表在教會報上。  教會報,今已發展為週刊,稱為「臺灣教會公報」,內容相當豐富,有國內外教會消息報導,增進各地弟兄姊妹的團契,又有許多屬靈的文章,供養信徒們的靈性生活,可以說是在今日教會,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臺灣教會公報之有今日的成就,巴牧師功不可沒。 1895年,因甲午戰爭失利,清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進軍台灣企圖敉平台人之反抗而取得台灣全境,巴博士代表台南市民與日本乃木將軍談判,讓全城市民免於戰事的破壞和流血事件,是守衛府城百姓的和平天使。其一生宣教奉獻之精神及對台南的貢獻,令人緬懷感佩。  1913年至1914年,巴克禮牧師(六十四歲)從事新約聖經的翻譯工作,於1916年完成初版工作,1919年因翻譯聖經而榮獲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贈予神學博士學位。1921年5月2日,巴克禮牧師膺選就任英國長老會首屆總會議長的職位。他刊登在英國長老會月刊上的「總會議長就任演說全文」,被稱讚為許多年來他們所得最出色的演說之一。  1927年至1930年翻譯舊約,1930年12月30日始告完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負責印行。1932年1月28日因上海事變,商務印書局被炸毀,印刷工作中斷,至1933年8月4日始重新印刷,12月25日接獲首版成品二十本,此時巴克禮牧師已八十四歲了。  巴牧師性情溫柔易於親近,並善於教政。當八十六歲高齡仍受托擔任太平境教會小會議長。巴克禮牧師來臺六十年,1935年10月5日因腦溢血不幸逝世於台南,享年八十七歲,埋葬於台南基督教長老教會公墓,此時據南部教會慶祝設教七十週年慶典前十天,主接納他的靈魂。南部大會在太平境教會為巴克禮牧師舉行「大會葬」,人數甚多,堂內無立錐之地。 綜觀巴克禮博士的一生,不僅充分發揮上帝所給他的恩賜,並且能夠誠心將所信仰的真理落實於每日生活中,為福爾摩沙這塊島嶼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著耶穌基督福音的緣故,巴克禮博士的宣教事工使蘇格蘭人和台灣人結合在一起。這是上帝賜給蘇格蘭人與台灣人的一項祝福。 巴克禮牧師的「獻身誓約」:「我決意放棄以往主宰我的一切,將自己奉獻在你面前。」 參考資料1)) http://tpk.myweb.hinet.net/missionary/Barclay.htm\ 參考資料2)) http://www.cmjh.tn.edu.tw/barclay/whois.htm 事蹟 1.創辦了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台南神學院 (府城大學) 2.基督教聖經由原文翻譯成台語羅馬字,並推行羅馬拼音白話字運動 3.1895年日軍攻台時,台南士紳還曾特別肯請巴克禮協助向乃木希典的交涉,使日軍和平入城,並且保住府城老小的生命安全。 紀念古蹟巴克禮紀念公園:台南市中華東路三段377巷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正門口對面)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as5222於 2007/10/29 17:05:14發表 || 回應 ( 0 )

hey~快登入Blog,給本文做個回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