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 …只『圓』深在此『山』中… (lonely)
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只『圓』深在此『山』中…
歡迎光臨來到只圓身在此山中 就讓我們來為您介紹 圓山這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地人文 - 台北市 > …只『圓』深在此『山』中… > 文章閱讀
2024 / 04 / 28
本月 上月 2024 / 4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12
  • 作品總數:383
  • 累積人氣: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大龍峒保安宮

關於保安宮興建

  保安宮興建的年代,《淡水廳志》記載保安宮是在嘉慶十年(1805)捐建,道光十年(1830)告成。
《台北保安宮專誌》所提到的是乾隆七年(1742)時有泉州同安移民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乞求保生大帝分火來台。而起初是以木造所架設的簡陋廟宇,後來因神威顯赫,居民感念而於乾隆二十年(1755)起擴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竣工。另外,保安宮大殿的龍柱落款是嘉慶甲子年,即嘉慶九年(1804),這是比《淡水廳志》所記載的更早;又三邑人與同安人在台北盆地內的對立過程中,乾隆三年(1738)三邑人在艋舺建龍山寺,同安人在大龍峒建保安宮以壯聲勢抗之。因此,保安宮創建年代是要比文獻記載的更早數年。

光復初期(1945-1974)

  民國三十四年(1945)八月,台灣光復。由於戰爭的影響,台灣各地景況不佳,保安宮亦難倖免。在光復初期,保安宮因管理人員多已亡故或離散,宮務幾近停擺。三十九年(1950),大陸撤退來台,士兵軍眷及難民等計一百三十餘戶,佔住東廡之佛祖殿及西廡之註生娘娘殿,後進之五穀先帝殿,僅存正殿由中門出入而已。

  民國四十一年,地方宿儒成立「保安宮臨時重整委員會」,商請黃贊鈞主持整修大業;民國四十六年六月,改組成立「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由林拱辰接任主任委員。在林氏多方奔走下,民國五十五年台北市政府提撥款項補助,遷走寄居多時的軍眷,並拆除宮內違建,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民國五十六年重修後殿,並將舊有不完整的先帝寶像焚化,重新木雕寶像及孔聖先師寶像。

  林拱辰在重整期間尚有二項活動,一是在保安宮設壇扶鸞煉丹;二是印行士林慎修堂扶鸞造著的鸞書《大道真經》。由於《大道真經》篇幅不多,適合誦讀,成為保安宮中的重要經典,此外,保安宮也在當時出版了《吳真人傳》,介紹保生大帝吳真人的相關事蹟。

  民國五十年十一月,由林拱辰策劃,將本宮的廣場,建築圍牆及卍字橋,同時美化庭園,栽植花木,漸具規模,惜因經費短絀及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去世,部份工程因而擱置。

改組成立財團法人的前後發展(1975-1991)

  在林拱辰二十年的領導下,保安宮不僅很快地解決光復後混亂的局面,更建立了許多富有建設性與開創性的制度,使保安宮面目一新,香火日益鼎盛,重興台北地區寺廟的指標地位。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逝世,本宮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階段,在組織型態上,進行局部人事改組,保安宮也朝向財團法人模式發展。
重要記事: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制定章程,訂定信徒資格,並選出委員二十五名,候補七名,監事七名,新的管理委員會正式立案成立。

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通過財團法人組織暨捐助章程,並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其中董事二十五名,監事七名。

民國六十八年,本宮開始在後院興建四層大樓社教館,四樓作為凌霄寶殿,七十三年一月十二日,舉行落成安座三獻禮。

民國七十年,本宮為慶祝建宮二百四十年,由張介人主編,《臺北保安宮專誌》問世,本書內容含括有保安宮的創建與沿革發展,並對諸神明奉祀緣起、神明事蹟、古蹟風俗、楹聯、整修記錄等,提供了對本宮理解與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惟本書仍有一些明顯的缺失,在內容上,對於保安宮發展具歷史意義的日治時期所論甚少,林拱辰對於保安宮的貢獻也著墨極少,在資料的運用上,除多處引用錯誤外,也很少參考外部的文獻資料,使其參考價值為之失色。

民國七十二年,本宮修改組織章程,廢除信徒代表大會,並將董事減為十五人,監事減為五人。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本宮進行後進三樓大雄寶殿及二樓圖書館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董事會成立了委員會,籌劃進行施工事宜,至八十年底完成,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大雄寶殿落成安座,並啟建七天的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民國八十一年改組後,本宮圖書館正式啟用。

大龍洞保安宮相關歷史人物

陳維菁---同治七年(1868)保安宮進行重修時,陳維菁擔任修復的領導人之一。

陳樹藍---同治七年(1868)保安宮進行重修時,陳樹藍擔任修復的領導人之一。

張夢星(1830-1899)---為同治、光緒年間的大龍峒富商,商號為「張怡記」,同治七年(1868)保安宮進行重修時,他擔任修復的領導人之一。

陳溯河---同治七年(1868)保安宮進行重修時,擔任修復的領導人之一。

蔡丕基---同治七年(1868)保安宮進行重修時,擔任修復的領導人之一。

許嚴---保安宮正殿兩側配祀的三十六官將,即為許嚴於道光九年至十三年(1829-1833)間的創作。

張長春---本宮的簷楣樑棟、門窗戶扇等所有繪畫,多半出自其手,正門所繪的秦叔寶、尉遲敬德二門神,尤為生動難得,被稱為絕品。

黃玉階(1850-1918)---日治初期臺北地區極富名望的社會名流,大正五年(1916),臺北士紳舉行日治以來第一次的祭孔大典,黃玉階應邀擔任「祀孔典禮」副委員長。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黃玉階與三堡士紳黃贊鈞、林清敦、林熊徵等發起募捐,使其得以興工。

陳培根(1876-1930)---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擔任一堡管理人。

蔡受三---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他被推為三堡的總董事兼事務主任,並捐金三百餘圓。民國四十一年,保安宮組織「臨時重整委員會」,蔡受三擔任委員之一。

林清敦---林清敦同時對宗教事務也頗為熱衷,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的重修,他便擔任二堡的總董事。民國四十一年,保安宮組織「臨時重整委員會」,林清敦擔任委員之一。

沈豬---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他被推為一堡的管理人兼材料組負責人,並與李聲元共同捐贈鼓樓。

林明德(1876-1923)---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他被推派為二堡的管理人之一。

李聲元(1861-1948)---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他被推為二堡的管理人之一,並與沈豬合捐鼓樓。

林啟輝---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與黃玉階擔任管理人。

陳春輝---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擔任三堡的管理人之一。

鄭萬鎰(1868-1919)---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擔任三堡的管理人之一,並捐贈鐘樓。

鄭根木---大正八年(1919),鄭萬鎰去世後,接任其位擔任三堡的管理人之一,兼會計組主任。

黃贊鈞(1874-1952)---黃贊鈞對整修保安宮事務不遺餘力,在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第二次重修時,黃贊鈞當時便擔任庶務主任及一保總董事。民國四十一年,保安宮準備第三次重修時,廟方又邀請黃贊鈞擔任「台北保安宮臨時重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可見保安宮對他的信賴。

陳應彬(1864-1944)---大正六年(1917)保安宮重修時,與郭塔對場競技,陳應彬負責東半邊,其螭虎看架斗栱皆以螭虎上下疊起、前呼後擁的姿態,為其一向最拿手的技巧。

林拱辰(1897-1974)---民國四十一年農曆三月七日,保安宮成立「臨時重整委員會」,林拱辰任委員兼總務部主任,民國四十六年,臨時重整委員會改組為保安宮管理委員會,林拱辰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林氏在主掌保安宮後,開始大刀闊斧地展開廟務整頓工作,在硬體方面,他投入大量的心力與金錢,修復大陸來臺軍眷遷離後的破損廟貌。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lonely於 2007/11/25 21:31:03發表 || 回應 ( 0 )

hey~快登入Blog,給本文做個回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