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 藍天綠地美花蓮 (tsunpu0116)
Kao Yu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高苑資傳官網     回網誌主頁
藍天綠地美花蓮
花蓮山水真正美 孕育人才我最會 凡間難得出伊甸 而我流連不想回
 花蓮縣 > 藍天綠地美花蓮
2024 / 04 / 27
本月 上月 2024 / 2 下月 本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個人檔案


文章分類

好站分享

空間使用

  • 藝廊總數:5
  • 作品總數:14
  • 累積人氣: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查詢密碼  加入會員
尊璞撰文

∼∼ 花蓮 ∼∼

除了擁有「好山好水」

是每年「觀光人口最多」的縣市

是台灣人眼中最後「一塊淨土」之外

它,還有什麼特色呢?

花蓮的土會黏人,花蓮的「地靈人傑」,

在不同的年代,分別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花蓮人心目中的「音樂之父郭子究」老師,一曲「回憶」多年後仍是學習音樂者耳熟能詳的一首歌。他的學生「詩壇作家陳黎」,正是因為老師的觸動而走向寫作這條路,因而揚名詩壇。

地質學家李思根」教授與「環保人士齊淑英」教授有相同的理念。他們帶著學生、民眾做生態關懷之旅,他們都在為延續花蓮這塊土地的生命而奮鬥。

藝術大師吳德盛」老師,是阿美族傳統舞蹈的研究、傳承者;「阿美族之父李來旺」校長奉獻教育四十二年,服務於原住民學校,推動母語教學;「文學鬥士洪清一」教授,建構機會均等的原住民教育體制,以保障原住民學生的受教權益。他們終生為發揚族人的文化而努力不懈。

無臂蛙王蔡耀星」面對人生遽變,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走出另一條更璀璨的路,他就像花蓮盛產的石頭,原本已沒有太大的價值,卻在「石雕大師林聰惠」老師的巧手之下,賦予石頭永恆的生命。

運動健將陳長明」以超人的耐力,參與馬拉松比賽,揚名國際,不僅為花蓮爭一口氣,也為台灣爭光;「宗教領袖證嚴法師」帶領數百會眾,哪裡有需要,慈濟的人無所不在,因為慈濟,世界各國知道有台灣,也知道有花蓮。

他們以花蓮為家;花蓮以他們為榮!

 

 



全文閱讀 "尊璞撰文"
文章分類 : 標題文章
tsunpu0116於 2007/12/16 10:37:06 發表 || 回應 ( 0 )

宗教領袖

證嚴法師

看破紅塵出世俗

雲旅足跡一大步

創善守苦救人間

實踐才是其長處

尊璞撰文↑

一路走來

嚴法師一九三七年,出生於台中清水,幼年因承嗣給叔父母而移居豐原鎮。一九六年,養父猝逝,使她哀痛難平,而開啟了她佛門修行的艱辛生涯。

九六一年,與慈雲寺的法師相偕出走,隨緣至臺東鹿野,過著挑水吃野菜的苦修,其間遇到許多阻礙和挫折,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普門寺落腳。

九六三年二月,皈依印順導師,獲賜名為「證嚴」,並在台北臨濟寺接受比丘尼具足戒,回花蓮普明寺後,以不趕經懺、不做法會、不化緣為原則,開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自力更生。

九六六年,因至鳳林探訪住院的信徒,看到地面灘血,知道一位山胞婦女,因為少了八千元醫療費用,而被抬走,證嚴法師忍著淚,下了決心要積錢救人,在四位同修,及三十位信眾的支持下,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每日節省五毛菜錢,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救濟貧苦的同胞,一九八年申請為:「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基金會」。

濟功德會走過三十四個年頭,至二○○○年,已發展至幾百萬的會員,組織亦臻完備,包括委員一萬餘人,慈誠隊四千七百人,另有榮董聯誼會、教師聯誼會慈青人醫會環保志工……等,慈濟人猶如千手千眼救苦救難觀世音,足跡遍及海內外。

嚴法師三十多年的道侶生涯,一秉印順導師訓示:「為佛教、為眾生」,證嚴法師獲獎紀錄輝煌,但她依舊一襲布衣芒鞋,感恩是天下愛心人共同集結的功德:「天下事不是一人做的,是一人接一人,一代接一代」。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為人間淨土而展現大愛,共同期盼:「願人心淨化,願社會祥和,願天下無災難」。

更多有關【證嚴法師】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21970022/index1.htm

證嚴上人推動慈濟醫院的理念http://www.tzuchi.net/culture.nsf/63df8101fa6a1fb448256f6f003e6a8a/2c9cf090b60b2176482571e2006f7581?OpenDocument

凡人證嚴──精舍三日記者梁玉芳報導

http://www.tzuchi.org/us/chinese/touches/ordinary.html

尊璞感想

曾在慈濟小學讀了三年,國中時也在慈中就讀三年,這幾年的時間,我有很多次的機會可以近距離的看見慈濟人心目中的導師「證嚴法師」,也就是我們孩子們最敬愛的「師公」。

師公常告訴我們菩薩不是高高坐在上面讓人家膜拜的人,而是而夠幫助別人的人。所以,他常叫我們「小菩薩」,因為,他期許我們能夠隨時隨地保有一份助人的慈悲心。

印象中,師公從來不會生氣,不論發生再大的事情,他總是從容面對。當年九二一大地震,對台灣造成莫大的影響,傷亡的人數每天都在持續增加,師公對大眾開示時,即使心中有很大的悲慟,但是,他仍然將這些化為最具體的助人力量。指示所有的慈濟人:走在最前頭,做到最後頭。

曾聽媽媽說:她當年到馬來西亞去進行靜思語教學巡迴演說時,看到許多海外的慈濟人,他們這輩子從未見過師公,但是,對師公的敬重,卻令她動容。中秋節前夕,自掏腰包買材料、模具,做月餅義賣,而後將義賣所得的錢滙回台灣,讓師公蓋醫院救人,其實,他們已世居馬來西亞數十年,即使生病也不可能專程坐飛機回到台灣的慈院就醫,但他們卻願意將這些錢捐給慈濟蓋醫院,救台灣的人,為什麼?因為他們聽了師公說的話:能夠幫助別人的人就是最有福的人,反觀我們台灣的人呢?

一棵大樹可能枝葉茂密,但是參差不齊。當慈濟的團體愈來愈大時,不也就像大樹一樣嗎?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慈濟人一定都能夠秉持師公的「志願」,用心、默默去做該做的事。

師公在每年新年時都會許下這樣的心願: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我想身為年輕人,每個人都該以他為榜樣,不要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輕言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人生中有一點挫折是好的,沒有石頭,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沒有挫折,哪能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文閱讀 "宗教領袖"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tsunpu0116於 2007/12/16 08:59:58 發表 || 回應 ( 0 )

無臂蛙王

蔡耀星

在璀璨的十六歲痛失了雙臂

卻樂觀進取積極認真過生活

二十多歲時發明無臂游泳法

縱橫於溪流與廣大的太平洋

他是「十大炬光傑出青年」

也是更多殘障者的貴人老師

更是校園學子生命教育典範

他是誰他是無臂蛙王蔡耀星

尊璞撰文↑

一路走來(資料來源:http://www.linyhome.com/index91.htm

蔡耀星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九日出生於台灣省花蓮縣,係台灣泰雅族原住民,因家境貧窮,國小畢業即當學徒。16 歲時,他在工作時因誤觸高壓電,傷勢非常嚴重,好幾家醫院都拒收,醫師也都搖頭說「沒救了!」後來輾轉進入了空軍醫院,才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命,但,他雙手全被截肢,也注定他往後一輩子都是「無臂殘障者。」

四肢健全,一下子變成「無臂人」,真是晴天霹靂啊!後來,父親車禍過世,母親改嫁,妹妹也遠嫁,他一人獨居多年,但「生命還是要活下去啊」!沒有手,怎麼吃飯?蔡耀星看狗兒如何吃,就學狗兒一樣「直接用嘴吃飯」!沒有手,怎麼穿衣服?他學會用嘴巴、用腳趾頭,慢慢將衣服套上!穿褲子呢?他利用樹木分叉出的樹枝,可勾住褲子,以利順勢起身、將褲子套上……。所以,在他家中,姊姊、姊夫為他釘上好多釘子及其他「暗器」,來協助他完成每一件事情。俗話說:「雙手萬能」,可是,他卻是「雙腳萬能」,舉凡洗頭、洗臉、刷牙、寫字、拿書、拿電話、梳頭、擦屁股……全都靠「雙腳」來完成!連洗米、煮飯、切菜、切肉,甚至用腳夾著鏟子炒菜,一「腳」的好功夫,真是已經「神乎其技」了。而這些「成果」,卻是十年來,他辛酸走來的血與淚啊!

天,我開著車子,找到蔡耀星在花蓮的家。初見面時,我突然一陣震撼,怎麼看見「兩個無臂人」在我眼前?他說,另一人是呂曉文,也是意外雙手斷臂後,過來向他「拜師學習」的。蔡耀星提議,帶我到太魯閣的「神秘谷」看他游泳。

好了,我開車,三人一起去。可是,我心裡在想,他們沒有手,怎麼打開車門;此時,只見他們師徒兩人,一前一後,各自用「腳姆指」拉開車門把,進入車內,再用「腳姆指」,將車門關上。天哪,腳趾頭竟是如此靈活,我一輩子都不曾想過,自己能用腳開車門啊!

路上,我問蔡耀星:「現在哪些事情你比較沒辦法自己做?」「嗯……剪腳指甲、拔鼻毛吧!」他想了想說道:「還有就是去辦事情,有時很麻煩,譬如,坐車給車票,要用嘴銜著車票;或是買火車票,那個櫃台那麼高,車票和找的錢我都拿不到,售票員的臉又很臭,叫我趕快把車票和錢拿走,可是我跟他說:『我沒有手啊!』」

著聊著,我們到了太魯閣神秘谷。哇,這潭中的水真是清澈見底啊!在台灣,我從未看過這麼漂亮、乾淨、清澈的潭水。「這裡就是我經常來練習游泳、跳水的地方;游泳,讓我恢復了自信!」在翠綠的山谷潭水旁,蔡耀星對我說:「我經常一個人從新城老家,一直走路,走兩、三個小時到這裡來游泳,也常獨自一個人在這裡過生日;我可以大吼大叫、把這裡當成出氣筒!我不斷地跳水、游泳,把精力、體力、不快樂、痛苦、怨恨、不滿……全部埋進神秘谷的水底下!」蔡耀星很健談,也很開朗、幽默,雖然他只有國小的學歷,但卻很有思想。

說:「我沒錢坐車、沒錢吃飯,我沒有手臂,一個人一直走,坐在車子裡的人都一直看著我,看我像個『白痴』一樣;可是,我不管別人的眼光,我要不斷地鍛鍊我的體力和耐力,我要讓我的泳技愈來愈好!」

看著沒有手的蔡耀星,自己竟神奇地用嘴脫下T恤,挺著身子,慢慢地爬上陡峭山壁。雨後,石壁上濕滑,他用空臂靠著石壁,以免整個人滑落水中。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站穩在岩石上,對著我喊:「好啦,我要跳了,你仔細看哦!」只見他無臂的身子,從岩石上一躍而下,真是有如「水中蛟龍」、或「一條沒有鰭的鰻魚」,在水中優遊自在地游著。上岸後,他又緩步爬上溼滑的岩石,再次對著我叫:「這次,我要後空翻哦!」說時遲,那時快,他無臂的身子往後向上翻騰、再躍入潭中。

我相信『念力』,我要堅定目標!雖然以前我靠『養雞鴨、撿蝸牛』為生,但是我還是天天訓練體力,在水中游、在路上走、在沙灘跑,我不管別人是怎麼看我,但我要『為自己而活』!我希望有一天,能參加『殘障奧運會』,這是我最大的夢想!」蔡耀星看著我,眼光也閃耀著盼望與美夢!而說這「大話」的他,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因為,無師自通的他,早已在民國 85 年參加台灣區運會,成為蛙式 50100 公尺,仰式 50 公尺的金牌得主;87 年和 89 年又獲得蛙式、仰式等多項金牌,也早就有「無臂蛙王」的封號。

你知道嗎,我第一次在基隆參加區運會得到金牌時,全場觀眾響起熱烈的掌聲,好多記者湧過來採訪、拍照,把我嚇了一跳!」蔡耀星回憶道:「因為我以前沒碰過這種情形,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個小丑──一個站在舞台上獲得滿堂彩的小丑……」他想到他的坎坷與心酸……「那時候會不會想哭?」「會啊!當時,很激動,很多痛苦的思緒都湧上心頭,但也很有成就感!」蔡耀星微笑地說:「那時,我也想到,我不是『廢人』,也不是『白痴』,我是一個『有用的人』!當我一個人沒錢坐車,孤零零地走兩、三個小時到神秘谷或七星潭游泳時,人家以為我是『白痴』,但是,我相信,『我流多少汗、走多少路,老天爺都在算,祂絕不會辜負我的!』」

經,在花蓮縣教育局陳素嬰老師的協助下,蔡耀星進入花崗國中就讀補校;他風雨無阻地上學,用腳打電腦、用腳捧書、用腳寫考卷,也用腳挺住自己多舛的人生。而在多場的學校演講中,蔡耀星告訴年輕學子們:「人生充滿希望,去做就對了!」「每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還不如快快樂樂地過每一天!」

經,在全國「炬光獎」頒獎典禮上,蔡耀星更光榮地受邀上台!當年二十七歲的他,沒有雙手,卻勇敢地從絕境中走出自我、挑戰逆境人生,成為「炬光十大傑出青年」;而當時的花蓮縣長王慶豐與婦聯會也都應允,將長期資助他免費就學!

耀星的《成功座右銘》「不要看我失去什麼,只看我還擁有什麼?」的確,有時我們可能會失去手腳、眼睛、父母、愛人……但是,我們不能一直想著「我失去什麼」,因為有些事,失而無法獲得;我們必須轉念,想想「我還擁有什麼」,而加以珍惜!知道嗎,「樂觀的人,從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契機;悲觀的人,從挫折中看到失敗的來臨!」「最壞,也只不過如此,天無絕人之路!」就像蔡耀星,雙手失去,但換個念頭:「最壞,也不會比現在更壞!」畢竟「生活中的每個問題、挫折,都豐富著我們的人生啊!」只要我「發憤圖強、愈挫愈勇」,一樣可以走出昔日的陰霾,而看見令人雀躍的彩虹啊!

當你跌到谷底時,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或許,我們會跌了一跤、掉落谷底,但,沒關係,我們還有一條路,就是「努力往上爬」;只要有決心、有鬥志、有幹勁,就一定可以爬出一條生路來!就像掉落池水的人,「怕滅頂,就要努力往上爬!」 

現身說法

無臂蛙王」蔡耀星十七日至瑞穗鄉的國中、小學進行「生命教育講座」,現身說法,如何學習突破困境至生活上不用依賴他人,並示範以雙腳穿衣、吃飯、唱歌、梳頭等,學生充滿驚訝的眼神,並不時鼓掌互動。

耀星是於十六歲時至外地打工,被高壓電電擊截去雙臂,頓時進入人生黑暗期,他後來遇到從事特教教育的現任國際崇她社花蓮社長陳素嬰,她鼓勵他重新學習,不能一輩子依賴他人。

耀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學習以雙腳代替雙手,如今包括穿衣、穿鞋、吃飯、洗澡、喝水的生活項目,都不需他人協助,甚至熟練到和一般人無異。

昨天由陳素嬰陪同,分別至瑞穗鄉瑞美國小瑞穗國中,進行「生命教育講座」,現身說法從黑暗期不斷學習,至今珍惜生命的過程,他說經三年的努力,終於找回與眾不同的雙手,雙腳萬能而能獨立生活。

表示,面對無臂現實,突破心裡的障礙,歷經十年的奮鬥,終於勇敢走出黑暗面向陽光,而三年國中補校生活讓他能重溫兒時失去的上學樂,完成心願,他希望學生能珍惜身體健康,保護生命安全,享受幸福的生活,圓夢最美。

耀星後來示範以雙腳穿衣的各種技能,學生眼中都充滿驚訝,蔡耀星更以腳持麥克風高歌一曲,學生主動擊拍附和,蔡耀星最後應學生要求,以腳夾梳子表演「劉德華式」杭頭動作,更是獲得學生熱烈掌聲,對珍惜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910918中國時報/花蓮新聞(2-6/71/記者:羅忠偉/瑞穗報導】【資料來源:http://www.ta.org.tw/91news/910918.html

難兄難弟

當人生已經跌至谷底,就只能往上,不會再往下了。所以,現在跌倒了,也只能爬起來抖落身上的灰塵繼續走下去。」

蓮縣兩位「雙腳萬能」的無臂蛙王蔡耀星和呂富雄,他們來自不同家庭,卻遭同樣斷臂命運,並用腳改寫自己多舛的人生。

年在全國殘障運動會中奪金摘牌,也是國際級殘障奧運游泳國手,今年因為業務單位在報名作業的疏忽,未及時報名而無緣參與全國賽競技,展現無臂蛙王的高超泳技。連帶地,也失去參加國際賽選手選拔資格,讓兩位「難兄難弟」的心情都頗受影響。

後失學又因意外失臂:蔡耀星和呂富雄哥倆好,是因為兩人有相同的人生境遇。十五、六歲就因為家庭因素而失學去工作,卻因誤觸高壓電被截肢失去了雙臂。從四肢健全的正常人變成無臂人,頓時人生跌落至谷底。尤其生活起居事事都得依賴他人代勞,徬徨無助、生不如死的心情可想而知。

是,在嘗盡無臂之苦,人生痛苦到極點之後,年紀較長的蔡耀星 ,靠自己的努力掙脫了身體殘障的桎梏,破繭而出。呂富雄也因為被當時的花蓮教育局特教輔導員陳素嬰發覺,帶著他去向蔡耀星「拜師學習」,得以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人生。

本活蹦亂跳的蔡耀星度過無數沮喪、痛苦、恐懼的日子,生活中的一切吃飯、穿衣、如廁等都得靠別人,他沒有想到自己竟會變成別人的負擔。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父親因車禍過世,母親後來又改嫁。

院後,蔡耀星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成為廢人,求生的意志激勵他向自我挑戰。他開始努力「靠自己的雙腳站立」。並且一切重頭來,學習適應如何過無臂的生活。

耀星懂得自己動腦去克服問題。譬如:沒有手,怎麼吃飯?蔡耀星觀察狗狗怎麼吃,就學狗兒一樣「直接用嘴吃飯」。穿褲子是利用樹枝分岔處,先把褲子掛起來,然後再舉起雙腳伸進去。穿衣服則是嘴和腳並用,連續動作照樣可以很快搞定。他獨自生活,姊姊、姊夫為他在住處釘上各種釘子及「暗樁」,好讓他順利完成每件事情。

腳萬能炒菜游泳都來:就這樣,蔡耀星從洗臉、洗頭、刷牙、寫字、拿電話、拿書等,全都是用嘴幫忙再靠「雙腳」搞定。甚至洗米、煮飯、炒菜、切肉,還有他最愛的游泳,也都是由手變成用「腳」來解決。尤其用腳夾起鏟子炒菜,那一「腳」的好功夫,簡直是「神乎其技」。

已退休的特教輔導員陳素嬰和花蓮國際崇她社、女童軍會等社團不斷鼓勵下,蔡耀星重拾書本,一路由花崗國中補校、花蓮高工補校資訊科唸到現在大漢技術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系一年級。

耀星充分發揮他的雙腳萬能,抓住了靠腳游泳、跳水的竅門,讓他恢復自信,自民國八十五年起參加台灣區運到全國殘障運動會、國際殘障奧運等比賽,都是蛙式、仰式摘金牌的常勝軍,現在還迷上了人體衝浪

用腳拿螺絲起子拆裝電腦考取丙級技術士證照等也都難不倒他。 蔡耀星曾獲頒亞太十大炬光青年、入圍總統教育獎等,亦是他十餘年來辛酸血淚的見證。

以拜他為師的另一位無臂蛙王呂富雄為例,就是受到蔡耀星靠游泳找回了人生且活得精彩的激勵,讓呂富雄終於有勇氣走出來,不再躲藏於角落。

回人性尊嚴迎向陽光:九二一大地震那年,經由陳素嬰引介,呂富雄生命中出現了貴人。在蔡耀星教導下,呂富雄很快學會了吃飯、穿衣褲、上廁所等獨立生活自理能力,還學會了原本不會的游泳。呂富雄苦練游泳成功後,就開始參加國內外的比賽,首次參加全國殘障運動會即拿下金牌,傲人的成績,讓他信心倍增,逐漸拋開陰霾迎向陽光。

隨蔡耀星走的路,呂富雄也進入花崗國中夜校就讀,再升讀花工夜校,以口含筆作筆記努力充實自己。但中途因身體出狀況唸一學期後就休學。

富雄小時父母離異,隨母居住,母親改嫁,生活尚無虞,但民國八十七年間母親往生、繼父再娶,生活開始成問題,經常三餐不繼,獨自一人乏人照顧。一天常只吃一碗泡麵裹腹。但即使如此,他仍堅強地過生活,對游泳熱度不減,時常到住處附近的花蓮南濱堤防駁坎鍛鍊體力,為游泳蓄積實力。

富雄曾代表花蓮縣參加九十一、九十三年全國殘障運動會獲蛙式、仰式第一。九十一年參加全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會長盃游泳錦標賽,獲蝶式和蛙式第一。同年七月到澎湖參加二○○二萬人泳渡澎湖灣六千公尺海上長泳,憑恃毅力和耐力游完全程。二○○二年獲選亞洲奧林匹克殘障運動會游泳國手,赴韓國參賽榮獲蝶式和蛙式金牌、又參加阿根廷世界盃游泳公開賽,蛙式、蝶式都進入前八名。

位花蓮無臂蛙王蔡耀星和呂富雄,力搏無臂,用腳改寫人生,游出生命的金牌,儘管挫折不斷,兩兄弟還是用樂觀的心看待。【 95年04月23 中國時報/焦點新聞/A3 / 記者:陳惠芳/花蓮報導】【資料來源:http://www.ta.org.tw/95news/950423.html

更多有關【無臂蛙王蔡耀星】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21970022/new_page_30.htm

尊璞感想

學校曾經在特教週安排一些體驗殘障人士的課程,讓我們感受如果肢體殘障,生活上將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只是短暫的時間,我就可以感受到少了手或者腳行動不便,甚至失去眼睛幫我們看這個美麗的世界,那麼,一切就都會不一樣了。

對於這些殘障人士而言呢?他們不方便的時間是一輩子啊!媽媽曾經跟我分享:一個人如果自出生就沒有四肢,那麼,對他而言無所謂失去,例如「蓮娜」、「乙武洋匡」;但是,一個人如果原本四肢健全,卻因為意外而失去部份肢體,那麼,一切都要重新適應,包括更重要的心理重建,例如:謝坤山先生、以及本文的無臂蛙王蔡耀星先生。

比較起來,後者需要更大的心理調適及面對。我們健康的人或許很難想像他們箇中的艱辛。但是,本文的蔡耀星先生,他最令我敬佩的地方是:在經歷人生中這麼大的意外,不僅沒有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相對的,他認為上帝假如關了你的這扇窗,也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所以,他將人類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為了不給家人添加麻煩,他以「腳」代替「手」學會了生活中所有該自理的部份。更可貴的是,他現身說法,到校園中對青年學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演說,幫助和他一樣遭受意外的人重新面對生活。如果,像蔡耀星先生這樣的人都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想到最近校園自殺事件頻傳,原因都是課業壓力過大導致其輕生的念頭,人生除了課業難道沒有別的了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想想他們,再看看自己,其實,我們擁有的比他們多得太多了。知足才能常樂啊!

 

 

 

 

 



全文閱讀 "無臂蛙王"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tsunpu0116於 2007/12/15 03:32:11 發表 || 回應 ( 0 )

阿美族之父

李來旺

奮鬥不懈最精進

教育工作最盡心

提攜後進不餘力

無怨無悔老師心

尊璞撰文↑

一路走來

201013,李校長生於花蓮縣壽豐鄉水璉部落(今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族名是帝瓦伊.拉一斯(Tiway Rayis)。其中帝瓦伊是祖父的名字,意思為「祭典」之意,而拉一斯的語意則為「打戰」來自於外祖父。據李校長所說,父親的祖先是來自西部的撒基拉雅(sakiraya)人-原居於台南的平埔族西拉雅人-而母親則是南勢阿美族人,所以他是具有撒基拉雅血統的阿美族人。

年時期對李校長影響最大的人,是校長的祖母。祖母的名字為若多固.撒耘(Rotok Sayion),因此後來當李校長回復原住民姓名時,便以撒耘為家族的姓,可見得校長的追思。校長的祖母不但是一個長壽之人,且身體硬朗與記憶清晰。在祖母的故事的薰陶之下,校長不但習得阿美族的神話、歷史、文化、器具、俗諺與生活知識,並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民族文化的認識了解;培養民族自尊的自信維持。

長在頭目家,父親的地位也給李校長帶來與其他阿美族人不同的經驗。校長曾經對我們說,能夠當選頭目的人一定需要具有以下的條件。第一、須符合年齡階層(阿美族分為9個年齡階層,只有在青壯年的4-6階層才能作為頭目)。第二、記憶力良好:頭目具備有一般人不知道的祭典知識,有時候程序繁瑣,需要有良好的頭腦。三、有足夠的財產,頭目每年至少需要舉行一次盛大的酒宴,所以足夠的資產是必要的。

外還有一些條件如雄辯的能力,用以說服與教化族人;公正與指揮的能力,可以排解族人紛爭;善於捕魚與打獵,可為族人表率;對於祭典的熟稔,可代表族人祭祀。在這個環境之下,校長有更多更深入接觸阿美文化的機會,也奠定校長足資成為阿美族文化運動領導人的重要基礎。

求學的啟蒙階段,正處於日治台灣的末期。和當時的多數台灣小孩一樣,校長入學時已經九歲了,當時為西元1939年。初入水璉番人公校(現在的水璉國小)。西元1941年,則轉入明治國民學校(現在的明禮國小)入小學三年級,由祖母照顧。當年正式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老師幫校長改了個日本名字木原武一。到了五年級,因為美國不斷對台灣轟炸,迫使校長回到鄉下的水璉國校(現在的水璉國小,當時已改名),完成國小學業,畢業時正是西元1945年,也是台灣光復前最後一屆畢業生。

長還告訴我們一個故事,有一天學校集合全校學生去海邊撿木材,並搬到海邊,起初感到很好玩,因為校長平常對勞動服務很感興趣,但是把木頭抬到地點後,才知道是澆上汽油,去燒日本軍人的屍體,大約有一百多具。雖然校長沒有說為何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但對於戰爭的恐懼應該也在他的幼年記憶有很的烙印。

長說雖然因為他們是頭目家的緣故,因此日本人對他們很好,但是卻感覺日本人別有一番目的,即使說不上來。「也許在生活中老早就有體驗了」校長如是說。但是即使校長對於日本人的民族歧視不以為然,卻對日本教育的精神佩服至深。尤其日本教育中,紀律嚴明、重視整潔、講求勞動、運動強身與愛國情操這五項更是融入校長的教育生涯中。因此校長律己甚嚴,並藉此感染其他同仁,成為校長日後治校的特色。

光復之後,國民政府治台,當時的語文也轉變為國語為主。因此,校長的父親將校長送到壽豐補習國語一年。一年後,校長考取花蓮農校初中部。校長花農讀了一年後再考上花蓮師範學校簡易師範科。到了西元1948年,校長適逢政府改名,因此校長就有了漢人名字李來旺。但是國民政府絲毫沒有顧慮到原住民的民族尊嚴與血緣倫理,像校長父親的兄弟中就有四五個姓,令人不生唏噓。簡易師範科四年畢業後,因為成績突出,因此被推薦而直升花蓮師院普師科,二年以後畢業,時年為西元1954年。之後除了曾利用三個寒暑假進修花蓮師範學院專科班學位外,每個寒暑假校長都以校為家。

長在西元1954年六月花蓮師院普師畢業之後,即被分發至花蓮縣富源國民學校。但是因為入伍服役的關係,至同年九月退伍之後,則轉而調任花蓮縣立水璉國中。

教學生涯的前兩年,校長擔任一般的級任教師。之後便升任主任,二年之後因為表現優異,而直接被拔擢為校長,當年為西元1958年。僅離校長分發為教師不過短短相隔四年。因此,校長就從水璉國小展開他為期長達四十二年的校長歷程。一直到八十六年時年六十五歲,自太巴塱國小退休,返回故鄉水璉定居。

話說校長

林阿隆主任的心目中,李校長是一個待人親切但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因此早上總是最早到校,最晚回家,假日也總是見到校長在學校的身影,讓人打從心理就佩服。

任說他和校長第一次認識時是在民國58年,當時他和校長是花蓮師範二專部的同學,雖然互稱同學,但是事實上他當時不過剛從普通師範畢業兩年,而校長已經當了很多年的校長。他對校長的印象是一個對阿美族文化著墨很深的人,有著豐富而講不完的故事,並對於推動阿美文化與爭取阿美族權益的努力從來不曾停歇,單憑著這一股熱誠,就令人印象深刻。

民國82年,校長被派任到北富國小(今太巴塱國小),當時林主任擔任總務主任的工作,第一次有機會和校長共事。林主任說校長到校第一件事,便是央求主任帶他去尋找莊初明老師(校長在日治時代的老師)的墳墓以祭拜。這個飲水思源的動作,主任還感動不已。

任接著說,在校長來之前,學生吸食安非他命的情形非常嚴重,校長在擔心之虞,亦不斷找尋方法,最後校長找他一起刻了男女兩尊木雕,當作阿美族的祖先,學生有犯錯的行為時不是利用打罵方式,反而要學生到祖先前悔過,這樣一來學生吸毒的行為竟然消失了,校長驚喜之餘,也進一步思索如何讓學生認真在學校過生活,也確認以「提升學生競爭,布置阿美特色」作為治校理念。

任說校長和他一起奮鬥最多的部分就是木雕的推展。木雕的開始起因於學校被順益博物館邀約木雕作品,於是校長於是和主任,討論參賽之後決定一口氣向主辦單位要了二十塊木板,但是一直擺在倉庫,直到了寒假期間,林阿隆主任和校長及幾位老師與學生開始不眠不休的創作。有一次半夜2點了還不見校長人影,以為他跑去哪裡喝酒,跑去問校長,才知道校長和林主任還在雕刻著,真是兩個瘋子(夫人說,接著大家大笑)。雖然一開始雕出來的東西像排灣族的,一直修正下去並找到其他題材才有自己的風格。這一次的比賽,竟然出乎意料地包辦青少年組前三名,林主任也奪得前三名。這個成績,使得校長思考木雕對阿美族的文化影響,並試圖利用木雕增加學生的陶冶。

後林主任說,校長退休後仍然不斷地為民族生存努力,為文化傳承貢獻,不但是永遠是水璉人的頭目,更是他與族人心中的「阿美族國父」。

,在陳明珠校長的心目中,又是怎麼看李校長的呢?她說:「他是校長兼校工,每天都在校園中鋤草。」陳明珠校長曾在秀林國小和李校長同事四年,當時秀林國小的校長是李來旺,而明珠校長在秀林國小擔老師。明珠校長才剛畢業就被調去秀林國小,因為剛畢業,所以愛玩的明珠校長假日都在外面晃,李校長知道之後就叫她來幫忙,當初李校長覺得校園中都沒有畫畫的氣氛,就決定在校園中放置畫架,供小朋友在下課時間可以隨心所欲的畫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

珠校長還說,有位畢業的學生對李校長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初校長帶他們出去寫生,可見大家多喜歡畫畫。而當時李校長也很喜歡運動,尤其是打排球,而明珠校長也很會打,所以兩個人就決定組織排球隊,由校長及明珠老師兩個人共同帶隊,原住民的小孩果真有這種天份,成軍兩年,就獲得全縣縣長盃的冠軍。令明珠校長印象最深的就是「校長兼校工」的這部分,每當校長有空,就會脫去襯衫,在校園中打掃起來,但是一有訪客,校長就會跑回去穿回襯衫、打上領巾、檢查完服裝儀容才會出去會見賓客,這種「認真、嚴謹」的態度令明珠校長印象深刻。

且當時李校長就很注意原住民文化,在當地就推了母語教學,當然是沒有讓縣教育局知道,而且那裡是德魯固族(泰雅族)的區域,並非李校長和明珠校長所屬的阿美族,但他們兩人仍然在推行母語教育。而校長對於各種交際應酬都不參加,所以不被教育局所喜歡,一般人都是往市區調,只有校長有著奇怪的調度。另外,校長對社區的流動很注重,使得學校與社區結合,真是一個有先見之名的校長。

李校長會彈鋼琴哦!」明珠校長回憶道,當時學校的合唱團出去比賽,慘了,學校沒有老師會彈鋼琴,可是馬上就要上場了,怎麼辦結果校長就充當伴奏老師,明珠校長指揮,這樣就比賽了!還有,李校長也會拉小提琴喔真是個多才多藝的校長。

後明珠校長說,她實在很感謝在那四年中李校長帶給她的的影響,使得現在明珠校長也照著李校長走出來的路在發揚原住民文化、阿美族文化。像李校長這樣節儉、勤勞的人,實在不多見了。最後明珠校長強調,李校長對文化只能用「無私的奉獻」來形容。

無怨無悔

來旺校長在2003年辭世,但他花了四十多年的心血,四處採集Sakizaya的語言及史料,讓這段過去湮埋,只有在耆老間口語相傳的的歷史,重新得以為大眾所知。因而刺激了族人要重建自己文化的決心。在族人的心目中,李來旺校長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他們的心中。

更多有關【阿美族之父李來旺】

尊璞感想

長期為自己的族人及文化努力,在那個只重國語不重母語的年代,是需要怎樣的堅持與毅力啊!雖然我自己不是原住民,不過光想到要當頭目就要那麼多的能力,我可能也沒辦法勝任吧!

 

 

 

 



全文閱讀 "阿美族之父"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tsunpu0116於 2007/12/15 02:02:51 發表 || 回應 ( 0 )

詩壇作家

 

陳黎

幽默風趣知天命

生活人生看心情

觀察事物細又細

有誰能夠如此精

尊璞撰文↑

 

偷窺大師

果我出一個問答題,問你陳黎是誰?你會如何回答?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把國中國文課本第四冊第八課的作者部分背誦一遍:「陳黎,本名陳膺文,台灣花蓮人,民國四十三年出生,現任國中教師,現代文學作家,除創作散文與新詩外,也從事翻譯工作……」,沒錯,這是公式化答案,也是正確的解釋─—可是,「陳黎」就只是「陳黎」嗎?

想,也許我可以從這個人身上找尋另一種不同的答案,也許我從一場座談會中,從新的角度捕捉作家新的面貌。陳黎和四十多個國中二年級的同學有個午後之約—「聲音中的共鳴」訪談會。對於這位文列國文課本且深處同一所學校的花蓮作家,他散漫而不拘小節的外表下,究竟藏著怎麼樣的內心世界和寫作的體認? 

老師對於他的作品被選入國中課本十分高興,他認為這篇文章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他卻認為「聲音鐘」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一篇新的課文,八十八學年度二年級的學生才首次讀到它,而且自己班上的學生和自己的女兒也同樣讀著這一課,他覺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透過國文課本與他們見面,藉由另一種方式和他們交流,是件有趣的事。「聲音鐘」是他在記憶的、創意的相機中,透過想像、重組,反覆剪裁、拼貼而成的,當他聽到同事轉述花中時期的音老師郭子究老師上課時,聽到賣芭樂阿伯青脆的叫賣聲:「鹹芭樂,鹹乾脆—甘的喔!」他不禁覺得那是「人間天籟,台語瑰寶」,雖然如此短小平凡,卻是深刻的感動—─這些聲音週而復始的迴響著,如同生活中的許多插曲,都是有感情。陳黎賦予這些東西新的活力與生命,他希望他的作品讓我們對「國文課本」的樣版印象有了新的感受,讓平凡的生活也產生新的樂趣、明亮的變化。

平凡為驚奇」,這正是他所奉行的生活的藝術。他不但將他自認為過於敏感的思想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創意融入文字中,也表現在戲謔的談話上。他喜歡從平淡而繁複的生活中挖掘生命樂趣,他覺得「把不快樂的生命變得更快樂」,就是生命的意義,值得不斷去追求。他認為思想是累積而成的,必須自生活中累積自己的感受,堆砌自己的思想深度;除了累積智慧,我們也可以以「閱讀」追求智慧,閱讀書本,更要閱讀經驗,閱讀人生。他讓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乘著想像的翅膀,在鮮活的天空中俯瞰生命種種的平凡與不平凡,美好與不美好;學習接受不同的事物,在人性和自我中反覆咀嚼出喜悅的感動。他說:「只要換個角度看東西,你隨時會找到新風景;只要固定一個角度看東西,你遲早會發現大樂趣。」這是他的生活理念,也可以成為我們的生活哲學。

以,如果你現在再問我「陳黎是誰?」我要告訴你:陳黎他是一個詩人,一個散文作家;他也是一個老師,一個父親。他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文字魔術師,也是一個力行生活哲學的藝術家。他是平凡的風景中不平凡的風景,也是了愛窺探世界萬象的「偷窺大師」。

〈註:撰文者是陳黎的愛女陳立立;資料來源:花崗青年第六十一期〉 

 

更多有關【詩壇作家陳黎】

 

尊璞感想

說到寫詩,其實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覺得自己也還不賴。只是我比較喜歡寫古詩的格律罷了。而現在的詩壇作家大都是寫所謂的新詩,所以,詩風不同也許被認同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吧!



全文閱讀 "詩壇作家"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tsunpu0116於 2007/12/11 10:37:54 發表 || 回應 ( 0 )

環保人士

齊淑英

台灣淨土真痛苦

有人站出說原處 

問誰能當救世主 

為有淑英有法度 

尊璞撰文↑ 

一路走來 

身輕便的衣著,一個布背袋,一輛腳踏車,只要有團體、學校需要,她就去演講,透過幻燈片,用熱誠的心,真誠的言語,感動了每一個聽過她演講的人。從花蓮出發到全台灣各地,從大學到中小學、從十來人到兩百多人,老師一場場講下去,從不喊累,也從不厭煩。 

憶起,在國外深造十三年,返國後,她特別選上純樸的東部,在慈濟醫院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再任醫學院教職,埋首於實驗室中,卻沒有察覺這塊被譽為台灣最後的淨土,已因水泥廠的東進,而面臨大浩劫。 

 到兩年前,她參加東台灣生態保育聯盟,研討瀕臨危機的花蓮環境,才驚覺到嚴重性,而收集資料,深入了解到和平水泥專業區,每年生產二千萬頓的水泥,每年要開山採石灰石、黏土三千多萬噸,這些礦石是採自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將破壞美麗的太魯閣峽谷;製水泥是高耗能源的,所以需建每天燃煤七百多萬公斤的火力發電廠,使用每天約六百四十九萬度的電,並耗掉每天兩千多萬公斤的水,如此豈不是置東部於死地了嗎?所以她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反對。 

是她加入荒野保護協會,被推舉為會長,展開維護環境的行動,她一再地告訴大家:台灣目前並不需要年年生產兩千萬頓的水泥,就是在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及加強國家建設時,水泥的用量也才一千三百萬噸,近年來,水泥的軍用量、公用量都是負成長,建築業的空屋也賣不出去,那麼,大量生產的水泥到哪裡去了?是被製成消波塊,放置海邊。原來水泥是用台灣珍貴的森林、水源、山石、海洋的環境和人民的健康換來的,台灣目前已沒有土地資源可以浪費了! 

以學生理及神經醫學的知識剖析,人是由小分子及電子所構成的身軀,都是來自大自然,而和大自然息息相通,失去了自然的生息,就必會了無生趣,沒有了自然美啟發的心靈,哪會有豐富的想像力呢?哪會有原創型的品牌呢?美麗的太魯閣峽谷是台灣僅存的國際景觀,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就在其旁的和平水泥專業區,年產兩千萬頓的水泥,將使太魯閣峽谷,遭到高破壞、高污染的浩劫,沒有心靈故鄉的人,將在激烈競爭的國際舞台中被淘汰! 

年的暑假,她帶著一群大專學生及重視環保的人士,在神秘谷—太魯閣峽谷最美麗的步道,向每一個遊客敘說:水泥的礦區就在這附近,為了生產水泥,在山區大面積的砍伐森林、開採石灰礦,沒有了森林就沒有潔淨的水源和優美的環境,而且為了生產水泥,政府又在專業區內蓋燃煤的火力發電廠,發電量一百三十二萬千瓦每年需燃煤三十八億公斤,再加上生產水泥需燃煤十七億公斤,所產生的SO2NOxCO2CHxCO等氣體,會形成酸雨,破壞森林、湖泊、建築物,會增加溫室效應;還有水銀等有毒的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非常的大;再加上電廠需要用水冷卻,所的廢水會比原水溫高十度,長年累月下來,會改變原本的棲息環境和生態。那麼,神秘谷蓊鬱茂密的森林、湛藍澄澈如寶石的溪水,將遭到嚴重的破壞,眼前的美景即將消失,所以老師要遊客們好好欣賞,留下美好的回憶,並連署簽名反對興建花蓮水泥廠和燃煤火力發電廠。 

項簽名活動,當時得到很大的迴響,有的遊客帶連署單回去,請他的親戚朋友簽名,有的要帶回學校,給同學簽名,再寄回給老師;有的遊客要將這訊息上網廣為傳播;這項簽名活動也在老師的每一場演講時進行,目前仍在持續中,直到達到一定的人數,老師要將這份連署書送給立法及各級政府,呼請決策單位: 

1、嚴肅審慎評估花蓮水泥工業及燃煤火力發電廠的必要性,請考慮對周遭國家公園的森林、溪流、大理石峽谷和蔚藍海岸的破壞。 

2、請禁止水泥出口並開放水泥進口,台灣已經沒有土地資源可以浪費了。 

 老師在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中,一再地告訴大家:人要有理性,也要有感性,更要有心靈的故鄉、美好的環境及充滿大自然的氣息,才能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才能有思考創造的能力,未來如果沒有蓊鬱的森林、潔淨的泉水、豐富的物種,我們會健康快樂嗎?我們的子子孫孫能生存嗎?

  麼一個外表瘦弱的女學者,當她遇到她需全力以赴去處理的大事—搶救太魯閣峽谷時,她毅然地割捨工作、名利,以生命來護衛台灣的最後淨土—花蓮,這樣有大魄力、有大擔當、有大作為的,世上能有幾人呢? 

 

更多有關【環保人士齊淑英】 

 

尊璞感想 

我,出生在台北,在即將升上國小三年級時,因為爸媽要到慈濟小學教書而全家搬到花蓮。這塊號稱「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的土地,它有著與台北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在這裡,隨時可以看到一座座蒼翠的山,天空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不像台北被一棟棟的高樓大廈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而白雲的變化呢?說它「千變萬化」可能要住在花蓮的人才有幸親眼目睹!

算起來,花蓮已經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前一陣子,為了要不要興建蘇花高,每個人、每個政黨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吵得沸沸揚揚的。支持興建的人理由是,交通的便利可以帶動東部更多的商機與繁榮;持反對理由的人則認為,它將對花蓮的天然資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天下雜誌在第二百八十期也有專文的報導,如果大家可以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來考量,真的為這塊土塊以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長遠來思考的話,我想「兩害相權取其輕」,下一代才能夠繼續享有好山好水以及清新的空氣。

齊淑英教授她放棄教職,為了這塊土地能夠保有更好的環境而到處奔走、演說,或許,這期間阻礙了一些想為自己謀利的人的路,但她不畏權勢,為堅持一份維護自然景觀的理想而奮鬥,我敬佩她!

 

 



全文閱讀 "環保人士"
文章分類 : 當地人文文化類
tsunpu0116於 2007/12/09 03:15:05 發表 || 回應 ( 0 )